首页 > 演讲稿 >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精品29篇)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发布时间:2023-07-16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各位新同学从五洲四海汇聚到这里,与未名湖、博雅塔结缘,为古老的燕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是同学们人生新的起点,也是北大120xx年校史上崭新的一页。作为校长和老师,看到大家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祝贺同学们,欢迎同学们!

  各位新同学,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被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视为精神的家园,甚至被称为"圣地"。从今以后,你们将无数次地听到这些口号的召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们绝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120xx年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实实在在的人生实践。北大是一部厚重的书。无论初入燕园还是已经在这里磨砺过几年,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校史,了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学科的历史,认真思考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道路。所谓"守正",就是要铭记历史、坚守传统,始终扞卫我们北大的精神。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往,更是为了开拓未来。从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北大是各位同学曾经的梦想。来到这里,你们又站在了一个实现更大梦想的起点上。进入北大,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从这里眺望世界,会让你豁然开朗。这里的机会很多,资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传统是如此深厚,有时难免会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这是北大的优势所在,也可能给你们带来许多"幸福的烦恼",因为你将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该选什么课?那么多的名师,谁的课都舍不得放弃,可时间又是有限的;该参加什么社团?"百团大战"真是让人兴奋,可哪个社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图书馆自习,还是去百年讲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学外语、做科研还是出国交流?将来毕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学、从政还是经商?是留在让人又爱又累的北京,还是扎根基层、报效家乡?而在我们这个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变化就更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碰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烦恼,会受到诱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问,路在何方?

  当你四顾茫然时,请不要急躁,路永远都在自己的脚下。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在今天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我想送给各位新同学的,也正是这八个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没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一个人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再来观察社会万象、制订人生规划,那时对一切疑惑和彷徨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也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现在同学们来到北大,未来几年的主题毫无疑问应当是"求学",研究学问最要紧的是踏实、勤奋,是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苦学、苦干、苦熬的工夫。蔡元培先生就任北

  大校长时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希望同学们"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今天的北大,学科齐全,大师云集,文理医工交融并蓄,学术资源得天独厚。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请同学们务必珍惜。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学们不要囿于一隅,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抓住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涉猎,研习古今中外的经典。未来几年是大家打基础的阶段,既是打学问的基础,也是打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要宽一点、厚一点、深一点才好。比如,近年来,学校专门开设了"才斋讲堂",邀请各学科的名师大家举办讲座,就是希望帮助同学们打开视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有的同学说,北大重视基础学科,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这固然是好,可在将来就业的时候用处恐怕不大。其实,看似"没用"的知识可能是最"有用"的,基础扎实、博采众长的人才有无穷的后劲。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很火,题目叫《一只海绵的自我修养》。作者是我校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经过十年数学竞赛训练和四年数院学习的她,毕业之后直接选择了就业,她喜欢文化创意,所以到了一家着名的国际广告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她成为同批入职的同事中第一个升职的。这个"跨界"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中说"我不是没有质疑过自己,但意志力无非就是两件事:别回头,别低头。应该做一只小海绵,别管自己有理没理,你就去吸收,吸进去,不好的吐出来,吸进去,再吐出来。"在经常被问到"学数学对工作有什么用"时,作者以实际经历告诉师弟师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到这名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心得感悟,我很感动,也很欣慰。北大培养人才,重在"道"而不在"术",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断",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同时,这位校友的故事也说明,人生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坚信自己的选择,笃实、苦干,条条大路都能通向罗马。

  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荆棘坎坷。不能见风就是雨,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果这样,就做不了大学问、大事业。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这里,我还想跟同学们分享1958级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生,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样的选择,还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最后还是被樊锦诗扣了下来。初到敦煌之时,她也有过犹豫动摇,因为"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但她坚持了下来,在敦煌已经坚守了51年。她说,"当年决定来敦煌并没有想到过干一辈子,只是觉得要找到一样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干着干着就爱上了,就离不开了。现在,别说离开哪怕出差时间长点,就会想敦煌,想尽快回到敦煌。"

  像樊锦诗这样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还有很多,比如坚守在人迹罕至的西北边陲十余年如一日的邓稼先校友,比如潜心数学研究最终赢得世界尊敬的张益唐校友,比如不久前因长期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牺牲在岗位上的甘肃临洮县长柴生芳校友,还有刚刚去世的汤一介先生,他们从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他们的事业之所以成功,人生之所以有意义,还因为他们志存高远,将个人选择同国家需要、人民利益和人类文明进步结合在一起。我们北大人,与生俱来就被赋予了"吾曹不出如苍生何"的历史使命感和理想主义情怀。正如中文系谢冕教授在《永远的校园》中所写:"北大人具有一种外界人很难把握的共同气质,他们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所笼罩。今日的精英与明日的栋梁,今日的思考与明日的奉献,被无形的力量维系在一起"。

  暑假期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受到观众追捧。看过这部戏的同学应该知道,剧中有许多以北大为背景的情节。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在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开学典礼上,老校长马寅初勉励新生们说:"你们来到这里,不仅为自己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未来,同时还肩负着开创伟大祖国未来的使命。我衷心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你们当中看到共和国的部长、世界银行的行长、经济学的大师。"这段剧情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但反映的情感却是真挚的,讲的这番话,振聋发聩,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己也是1977年高考的亲历者,当时我们这批学生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而事实上,许多77级、78级学生日后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了国家改革发展的中流砥柱。

  当然,胸怀大志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小事情,从"扫一屋"做起,方能"扫天下"。中秋节当天,我看到了学生会发起的倡议,号召大家把自己的自行车规范停放。这几天我在学校里看到,在图书馆前,在宿舍旁,自行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看到这样的场景我很有感触,这是一件小事,但大家都做到了,不仅收获了整洁、安全和便捷,更从中汲取了正能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永远立得住、打不败的北大人!

  同学们,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今天,也是在开学典礼上,我和所有的老师都对大家寄予厚望。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发愤图强,希望你们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希望你们不仅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还要勇于担当,实现梦想,致力于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造福世界。

  亲爱的同学们,北大欢迎你们!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2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军训阅兵仪式暨开学典礼。刚才,同学们雄壮的军歌、饱满的精神、整齐的步伐、准确的动作,使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感到由衷的高兴。短短的十天,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同学们辛勤努力的结果,更是部队教官们高度责任感和卓越教学技能的巨大成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学院,向帮助和支持我院办学的各位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为本次军训付出辛勤汗水、精心施教的部队教官们表示最诚挚的敬意!

  同学们,来到学院,你们三年的成人成才生活正式开始了。我们全院教师、干部、职工有决心和你们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把学院的各项工作做好,把你们培养教育好,使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急需的新生力量。

  学院是一所新型的学校,她是在国家把信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在中国从“世界工厂”迈向“世界办公室”、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和服务外包的形势下诞生的。她顺应了历史潮流,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也受到、等一批世界顶尖级的企业和、等一批著名企业的支持。董事长先生投资办学,拳拳爱国心,深深民族情,令人敬佩和感动。参与办学,全力支持学校发展,令人鼓舞。在中国唯一参与了高博的办学,更让学院的办学实现了高起点,新模式。在这样一个新颖的、超前的培养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的摇篮里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出类拔萃。

  学院坚持成人成才教育,注重培养同学们“四会”:第一是

  学会做人,厚德是做人的基础,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文明行为和进取意识,既是今天在校、更是今后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础。第二是学会做事,作风要扎实、苦干,标准要精益求精,能力要突出动手操作。第三是学会求知,大学阶段,课程多,新内容多,我院又特别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完全不同于中学题海战术,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调整学习方法,适应大学学习。第四是学会合作,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是现代社会必须的,更是软件产业所必需的基本素养,只有学会合作才能事业成功。

  学院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人才为培养目标,一贯重视外语教学和发展国际合作。学院要求学生“电脑精,外语熟”。学院采取“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模式,大力提高同学们运用电脑的实践能力。学院要求学生外语要用熟,掌握外包所需要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电脑精,外语熟”将大大提升高博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学院为同学们成人、成才、成功,为大家的专转本、就业或出国深造,在你们的学习、课外活动、业余生活上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希望同学们珍惜。今天我要说,同学们迈进了就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坚信同学们“人人有潜能,个个能成才”,期望同学们自尊、自信、自律、自强不息。军训虽让同学们身体疲劳,但看到同学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我们更加相信,今天在校,你们以为荣,三年后走入社会,高博一定会以你们为荣。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部队教官在军训中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并衷心预祝同学们大学学习成功,生活愉快!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3

  亲爱的20xx级新生同学们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2590名本科生、4941名研究生加入北京师范大学这个大家庭。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对中国人、对北师大人是个热情似火、激情澎湃的夏天。中国健儿在里约奥运会上顽强拼搏,屡创佳绩,为国争光。特别是北师大杰出校友郎平主教练率领的中国女排,一路奋勇拼杀,终于再次登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创造了中国女排新的时代辉煌!让我们为中国奥运健儿欢呼,为中国女排顽强拼搏、永不言弃、敢打敢拼、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欢呼!在这里,我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应学校党委川生书记的邀请,9月10日下午,郎平主教练将回母校,为同学们做精彩的专题讲座,与大家分享女排的奋斗历程与奋斗精神,届时我们将近距离领略世界金牌教练的风采!

  同学们,北师大是一所有着深厚底蕴的百年学府。她的前身是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20xx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爱国进步、求真创新”的光荣传统,传承“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培养了30多万名毕业生,造就了众多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史学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事业,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20xx年教师节前夕,来我校考察,高度肯定了我校的办学思路和重要贡献,并对学校的发展寄予厚望。习深切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不仅是对老师的要求,也是对同学们的希望。

  同学们,从今天起,在未来三年、四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将在北师大刻苦攻读、勤奋钻研、谋划未来。从今天起,你们将踏上一条全新的道路,这将是一条拼搏之路、奋进之路,是一条成长之路、幸福之路。在这里,我送大家四句话,与大家共勉。

  第一句话是:做事一定要坚定初心。

  初心是什么?就是我们最热切的期盼,最渴望的理想,最高远的追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用“不忘初心”的八个方面强调,要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赢得光明的未来。同学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当坚定“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理想信念,像北宋大哲学家张载说的那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树立远大志向,勇担时代使命。

  前不久,《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了一个微信公众号——“章黄国学”。这是由我校资深教授、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先生带领学术团队创立的。他们通过幽默故事和趣味漫画、动画,将艰深的古代文字变成鲜活的现代体验,将扎实的史料和严谨的知识转化为“有深度的大众国学、有趣味的青春国学、有担当的时代国学”。这正是以王宁先生为代表的优秀学者推动中国文化走向创新的使命担当与学术初心。同学们,希望你们像王宁先生和她的团队那样,将个人的追求融入到祖国的需要中,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到民族的发展中,为未来的人生发展培育崇高的理想情怀。

  第二句话是:做人一定要有爱心。

  习来北师大看望师生时,特别勉励大家要有仁爱之心,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爱不仅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力量,一份幸福的源泉。“爱人者,人恒爱之”,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即将在一起共同学习、生活,朝夕相处,当我们以友爱的心面对同伴,包容不同的个性、习惯与爱好,就会在温馨和谐的集体中收获爱与温暖。“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北师大有很多志愿团体和社会实践项目,当我们以仁爱的心面对社会,用志愿服务和公益行动帮助他人,就会在无私付出的过程中收获阳光与幸福。

  今年7月,化学学院86届的70多位校友从祖国各地、从大洋彼岸返回母校,在学院举行了隆重简朴的柳荫励学金颁奖仪式。这是一项特殊的奖学金。从9年前开始,这些校友每人每年自发拿出一部分资金,为品学兼优生活困难的学弟学妹们献上一份爱心,到现在已经资助了94名的学生。他们用这种方式,纪念毕业30周年,感恩母校,畅叙友情,传递爱心,让我们深受感动。同学们,希望你们像这些学长们一样,珍视大学生活,珍视同窗情谊,珍视你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怀抱一份爱心,奉献一份爱心,关爱他人,为未来的人生成长储备丰厚的情感滋养。

  第三句话是:学习一定要安心。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古人常说:“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安心学习,就是要静下心来听课、读书、钻研、讨论。北京有很多机遇,对大家来说,最重要的机遇是:这里有全国最多的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最多的图书馆、博物馆,最先进的研究理念和仪器设备,最充足最丰富的知识储备与信息资源,大家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多泡图书馆,多去逛书店,多关注学术前沿。要把自己的“洪荒之力”用在该用的地方……总之,要安下心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今年刚毕业的数学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叶专同学就是这样度过大学时光的。在校期间,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当中,每天泡在工作室里学习、演算,寒暑假都不间断。在同学们的眼中,叶专永远在想公式,永远在算公式。五年中,他共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学科影响因子前20%的论文就有10多篇,是名副其实的学霸。谈起经验,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不停的想,不停的计算。同学们,希望你们像叶专同学这样,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为未来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学识基础。

  第四句话是:探究一定要有恒心。

  恒心是一种坚守,一种执着,一种对事业百折不回的坚定信念。苏轼曾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个志,就是指顽强的意志和持久的精神。欲做大事,必须要有恒心,欲做成大事,必须将恒心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院士为了开展中国珍稀濒危的雉类研究,长期坚持野外实践,带着学生起早贪黑、奔波跋涉,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数据资料。有一次,他们历经1年多时间才找到第一窝黄腹角雉的巢,可是仅仅观察了八天,这些鸟就被天敌捕食,让研究再次中断。郑先生安慰大家说:“没有关系,我所经历的困难太多,既然我们能发现第一窝,那就还会有第二第三,因为我们已经掌握了它的活动规律。”正是凭着这种在科学研究上百折不挠的精神,郑先生才能在研究中不断取得创新和突破,为我国的鸟类生态学发展,特别是在濒危雉类生态适应机制和生活史对策研究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同学们,希望你们学习郑先生这种坚忍不拔的恒心和毅力,在求学之路上,不畏艰难、不惧失败、勇于坚持、永不言弃,为未来的人生奋斗磨砺坚毅的意志品格。

  同学们,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伟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华民族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你们的人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希望同学们立足当代中国,放眼世界,树立远大理想,安安心心学习、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为实现自己的成才梦,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京师风范、世界一流大学的师大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祝大家在北师大未来几年学习期间,学有所成、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4

  亲爱的20xx级新生同学们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级新生开学典礼,见证2541名本科生、4029名研究生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大家庭中新的一员。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同时,我也要借此机会,向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和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4天前,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全国人民倍感振奋。这两天,一些新同学在朋友圈里也分享着对祖国富强、民族振兴的骄傲与自豪。“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在你们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之际,我希望你们把这份骄傲与自豪转化为实现青春梦、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主动担当起北师大学子应当承担起的崇高使命。

  同学们,北师大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百年学府,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为你们担当时代使命提供丰厚的滋养。北师大的前身是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20xx年来,学校始终以教育兴邦为使命,与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启蒙和爱国热潮中发挥了重要的先锋队作用。

  120xx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培养了30多万名毕业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哲学家、文史学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做出了卓越贡献。我相信,一代又一代北师大人传承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一定会融入你们的文化血脉,成为你们成长道路上的精神坐标。

  同学们,北师大也是一所有着辉煌成就的百年学府,她雄厚的办学实力将为你们担当时代使命创造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学校发展非常迅速,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去年教师节前夕,到我校视察,高度肯定了我校的办学思路和重要贡献,也对师生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他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这个“四有”标准,不仅是对老师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同学们的要求。大家只有始终坚定爱国进步的理想信念,怀抱诚信质朴的道德情操,坚持求真创新的治学风范,坚守兼济天下的仁者情怀,才能真正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

  在这里,我就“勇于担当,无负使命”给同学们提四点希望。

  一是要担当起作为大学生、研究生的责任和使命。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同学们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进入北师大后,还应继续担负起学生的使命,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立志成才。我校今年的优秀毕业生古丽加汗?艾买提,入校伊始就立志做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为了克服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困难,她每天坚持读古文、练习普通话,对着镜子模拟讲课。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锻炼,她自学了手语和盲文课程,课余时间泡在图书馆读书,寒假也留在学校学习和参加课外实践。就是凭着这样不懈的努力,她不仅圆了自己的教师梦,还被评为“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登上《大学生》杂志的封面,成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榜样。习来校与师生代表座谈时,古丽加汗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向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夸赞她汉语讲得好,并鼓励她“一定要好好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古丽加汗那样,继承北师大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通过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培养独立的科学思维和批判精神,开阔国际视野,增长社会阅历,努力成长为学识渊博、素质全面的栋梁之材。

  二是要担当起作为北师大人的责任和使命。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蕴含着学与行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彰显了学识与品德并重,理想与实践并重的精神。校训的题写者是我校已故的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昨天,我和刘书记刚刚参加了由我校参与拍摄的电影《启功》的首映礼,启功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正是因为他所言所行集中体现了北师大人“盛德励耘,上善乐育”的独特气质。他在北师大从教60余年,为研究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通过潜心研究,创新书法字体结构方式,创造出独特的“启体”。他还积极支持北师大的青年教师和莘莘学子潜心向学,利用暑假时间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进行义卖,将筹集到的巨额资金,全部捐给学校设立奖助学基金,并用恩师陈垣先生“励耘书屋”的“励耘”二字为这个奖项命名,激励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勤奋耕耘。20xx年来,“励耘奖”已经成为北师大特有的文化符号。明天晚上,我们将召开“启功教师奖”颁奖大会,面向全国重奖在县及县级以下地区基础教育一线、从教满30年的优秀教师,相信它也一定会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希望同学们都能传承启功精神,修身立德,砥砺耕耘,心系学校,感念师恩,帮助同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栋梁之材。

  三是要担当起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大潮中,创新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创新驱动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学们要承担时代的使命,就应该在未来几年中特别注重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北师大有着很好的创新基础和创新氛围。去年,我校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20xx级博士生赵天成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运用先进的极地地区卫星遥感技术,及时制作30余份卫星海冰云图,为“雪龙”号脱困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此外,他还参加了北极黄河站的科学考察活动,携带我国最新研制的无人机航测设备,完成了对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的首次无人机考察,成为极地科学强国道路上的先锋。据他的同学说,赵天成同学在学习中有一股钻劲儿,总是不断寻找更新更好的研究方法,这使他具备了承担更重要使命的能力。希望同学们都能像赵天成同学那样,秉持创新的理念,探寻创新的方法,投身创新的实践,努力成长为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栋梁之材。

  四是要担当起作为中华儿女的使命与责任。在我校学生宿舍区有一座“三一八殉难烈士纪念碑”,纪念的是刘和珍等三位北师大烈士,她们在爱国请愿运动中面对枪口,挺身而出,壮烈牺牲。鲁迅先生在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的确,刘和珍等北师大学子,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所畏惧、奋起抗争,发时代先声、为生民立命,展现出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家国情怀。这种精神也一直在北师大传承至今。每年,我校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到基层、到农村、到企业去感受社情、体验民情,也在志愿服务中砥砺品格、增长才干。我校师生公益组织“四环游戏小组”,多年如一日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学前教育志愿服务,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社区支持流动儿童教育项目试点”。希望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个人志趣融入国家、社会的理想中,将所学所长转化成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服务的行动,努力成长为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栋梁之材。

  同学们,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的国家、民族在经历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多世纪的积贫积弱、任人欺凌、任人宰割之后,重新拨正了航向、蓄足了能量、找回了自信,正在复兴之路上加速挺进。作为百年知名学府的北师大学子,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你们每人应当肩负怎样的使命?这是大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时任北师大校董会董事长的梁启超先生为毕业生题词“无负今日”,勉励大家珍惜时间,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希望同学们珍惜这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敏于修身、勤于钻研、勇于创新、善于实践,无负时代对你们的重托,为实现同学们的成才梦、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京师风范、世界一流大学的师大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奋斗!

  最后,衷心祝愿大家在未来几年学习期间,身体健康、学习科研工作顺利、生活快乐幸福!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5

  同学们:

  我作为教师代表,热忱欢迎你们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求学!

  我先来讲一个故事。据三国志记载,华佗医术高明,曹操的顽固性头痛病只有经华佗治疗才能有效缓解。因此,曹操留华佗随军当军医。但是华佗想家,对曹操谎称“方得家书,去去就回。”回到家以后,又借口说太太病了,需要在家治疗和照顾,一再续假不归。曹操多次写信催他回来,还让地方政府行政长官带信做思想工作,但华佗持才不买账,就是不回军队。曹操大怒,派人前去勘探虚实。曹操说了:“如果华佗夫人真病了,赏40斛小豆慰问之,并宽限他的假期照顾妻子;如若说谎,就把华佗押送回来。”曹操要处死华佗,大臣荀彧劝道:“华佗治病救人医术好生了得,应当宽宥。”曹操不听,结果把华佗给杀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又发作,曹操说:“华佗能断病根而故意不断,以此要挟自重,即使我不杀他,他也不会为我治疗断根的。”后来曹操的爱子曹冲得病死了,曹操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对此史实有多种解读和看法。不知在座诸位怎么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先请诸位一边在脑中整理一下自已的思绪,一边且听我继续说下去。

  看法之一:曹操杀死神医华佗,表明他是一个“宁负天下人”、淫威残忍的奸臣枭雄。

  看法之二:曹操本是一位爱才惜才敬才的将领,事实上也很敬重华佗,杀死华佗一定有其不得已的原因。也许在曹操看来,你华佗作为一名军医,当守军法纪律,自由散漫离开军队,好言相劝、再三催之,不理不睬,恃才无恐,岂非视军法为儿戏?曹操杀了华佗是依法治军的需要。

  看法之三:华佗说谎不诚实的人品有问题才招致杀身之祸。他先是谎称家中来信,说什么去去就回;后又谎称妻子生病需要照顾。即使在今天看来,人品还是讲究德艺双馨,甚至采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高于才”的用人、培养人的原则,这与曹操当年的用人组织路线并无丝毫差别。就说当前反腐败,也不会因为贪官能干、曾为地方建设作出贡献而被饶恕。

  看法之四:曹操是一位有情有义、办事有章有节的好领导,对华佗已经仁至义尽。曹操本是多疑之人,却信了华佗的借口而准假;当华佗又托辞妻子得病希望续假时,曹操还是多次遣书催促,又行文当地政府去做工作,华佗还是迟迟不归,这才最终激怒了曹操。但曹操还是保持冷静,派人实地察看虚实:如果华妻真病,赏小豆40斛以示慰问,并可再予宽限假期。曹操在做法上有礼有据、无懈可击。

  看法之五:曹操是一位公私分明的人。华佗死后,曹操的慢性头痛病发作,因为没有了华佗的治疗而痛苦;尤其当他的爱子曹冲病重,也因为没有了华佗的治疗而病死时,曹操才感概道:“因为我杀了华佗,才导致儿子的病死啊!”若从一己之私来看,杀了华佗对曹操本人及其家族一点好处也没有,但对治理军队却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现在言归正传。

  今天各位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来读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吗?是为了将来求职和养家糊口吗?是的!不仅仅是!!远远不是!!!

  读大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养成优秀的人品和健全的人格,就是为了养成承担道义的责任心,就是为了养成坚毅和信仰的力量,就是为了养成辨别是非真伪的金睛火眼,就是为了养成怀疑与批判的能力,就是为了养成追求真理与荣誉的坚定信念,就是为了养成自由的灵魂和独立的思想!

  我以前只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未曾读过陈寿的《三国志》;对于曹操杀死华佗这一事件,也许最初同大多数同学一样,只是抱有“看法之一”而已。今天,我知道,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找出多种不同的答案。这是一种涉及人情练达、世事通晓的重要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取与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求学经历以及毕业走出校门以后的经历有关。等到各位从本校毕业以后,相信也一定能够具备判断是非与价值的素养与能力,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自己。

  在这隆重而庄严的开学典礼上,作为教师代表,免不了总应该要有几句语重心长的寄语。

  好吧,醒醒吧!环视一下我们当今的生活现状吧:除了宫保鸡丁可供吃、茅台五粮液可供喝、京剧国画可供欣赏以外,中国到底还有什么傲立于环球的宝物可以派上济世救人的大用场?对,唯有中医中药和针灸了!继承和发扬好中医药,就是最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就是最赤诚的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王尔德说:“犬儒主义者对各种事物的价钱(price)一清二楚,但是对它们的价值(value)一无所知。”无论未来前进的道路上会遭遇到什么困难,对我们中医人来说,追求中医药就是追求有价值的生活。

  要清醒地认识到,将来从中医药大学毕业之时,也只不过仅仅是学到了中医药知识的百分之一而已。不是本大学教育无能,实在是中医药宝库太伟大了。但是不怕,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通识教育,只要具备了以上的基本素养,将来就一定能够在实践中比较熟练地运用中医药对人救死扶伤,对己养身怡情。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6

  各位来宾、各位家长、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xx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首先,我谨代表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前来参加典礼的各位来宾、各位家长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承担本次军训任务的73211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从今天起,各位同学将正式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活。同学们可能会问大学是什么?通过大学教育,我们能获得什么?中国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英国教育家纽曼认为,大学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大学教育的目的是理智训练,发展人的理性。一句话大学是学习知识,修养心性,完善人格的地方。你们来到南京大学,正是要完成这样的使命,真正从精神上和学识上走向成熟,成为未来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为了完成这样的使命,南京大学从本世纪初开始持续进行了一场引起国内外瞩目的本科教学改革,提出了“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的人才培养思路,突出了本科阶段全面的科学、人文素质教育与学生个性化成长相结合的理念,实施了“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按照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三个阶段和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路径,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打破院系壁垒,开放课程平台,探索出一条个性化、多样化人才培养途径,在国内独树一帜。这一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去年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而且是唯一的一所高校独立获得的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

  从今年开始南京大学的“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进入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梳理和优化现有课程,建设一批新型课程,提高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质量,真正实现“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目标,让同学们尽快的成长、成才。

  怎样才能成才?我觉得在当下的大学校园里特别需要强调“读书成才”,这是因为社会上的物质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之风正在侵蚀着校园风气,而手机阅读、网络浏览等休闲式、快餐式、碎片式的读书方式以及形形式式的网络诱惑也在冲击着长期形成的校园学习习惯,在大学校园里“潜心读书”和“宁静致远”已变得不那么容易。大学校园里的读书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比如“急”,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许多人读书的目的性太强,功利心过重,读书时一味贪求立竿见影的收益,一味求快,却不知读书最忌讳心浮气躁,囫囵吞枣。只有虚心静虑,真正用心灵去感受,去体味,去理解,才能真正从书籍中获得知识的增长与心灵的滋养。

  再如“碎”,东零西碎,零敲碎打。我们常说,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海量信息产生,信息的洪流都在冲击着我们。读书也变得简单,例如从微博、微信上,我们随时随地都能“读”到某一本书的某些段落。但这些信息大都是碎片化的,用只言片语去理解作品无异于盲人摸象。没有系统化阅读的脉络去支持,这些零碎的知识最终只是无意义的点,无法为你展现出知识、思想的图景。

  还有“窄”,坐井观天,管窥蠡测。有些同学喜欢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这固然是专业的需求,然而却也误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只有扩宽视野,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兼顾,在此基础上的“专”才能真正成为知识高原上的高峰。

  “急”、“碎”、“窄”这三个问题极大影响着我们的阅读和对知识的获取。大学生究竟该读什么书?尤其是该怎么读书?换句话说,怎样读书才能更好的完善人的理性、良知和美德,培养推理、辨析、质疑、反思等批判性思维,最终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南京大学在去年推出了“悦读经典计划”并用一年的时间精心准备了“南大读本”,我想同学们已经收到了这两本书,它是学校赠给大家的见面礼,它承载着学校对你们厚重的希望。

  “悦读经典计划”是由学校一批教授按照经典性、思想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的遴选标准,涵盖“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明”、“哲学与宗教”、“经济与社会”、“自然与生命”、“全球化与领导力”六个知识单元提出的书目清单,经过广大师生网络投票选出的60种基本书目和一百多种拓展书目组成的。这一计划也是南京大学实施“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五年来在通识教育领域向前迈进的又一步。旨在通过引导广大学子深度阅读经典,促进学生融会中外,贯通古今,兼备国际视野、中国灵魂和现代意识,在学识文化、道德伦理、人格气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悦读经典计划”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悦读”,希望同学们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来面对书籍,在美妙的阅读中求学益智,明理增慧;二是“经典”,希望同学们通过阅读经典,与伟大的思想对话,感受波澜壮阔的精神历险,从历久弥新的经典中洞悉世界,认识自我。我特别欣赏20世纪四十年代,因推广阅读经典原著而闻名世界并影响至今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赫钦斯关于读经典的观点,他说最好的教育应是引导人们普遍向善的教育;世界的事物、知识本来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由于人的认识能力的局限,才把它人为地分成学科;解决这一难题的办法就是必要的通识教育,而经典书籍是指向通识教育最有希望的路径,因为这些书籍蕴含着“伟大的思想”,其作者也是“伟大的老师”。

  希望同学们不要辜负学校和老师们的殷切期望,积极参与到悦读经典计划中来,把你们的兴趣转移到读书上,在读书的时候做到:

  一是苦乐相伴。阅读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是漫漫求索之路,要有苦读的决心与勇气,以愉悦的心态来经历这一过程。要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执着,以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最终才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贯通与愉悦。

  二是思行并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古人如此总结学习的几个方面。读书也要有这样的思考、笃行的过程。在阅读中,我们一定要有主动思考。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反思,对经典反思,对自己反思,“尽信书不如无书”,以批判性的眼光去明辨真理,不迷信经典,不盲从权威,以理性判断,明辨真理,再以此反省自身,增慧明理;二是思考,通过思考将读到的内容消化,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行也有两方面,一是通过游学以增益读书,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是在思考的基础上,最终将所学落实到实践中去,从而不至于成为古人所诟病的“腐儒”。

  三是博专兼顾。《颜氏家训》中说,“求学之道,博专兼顾”。读书也是如此。“博”是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从各学科、各类型的书籍中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建立起丰满而扎实的知识体系与认知基础。“专”则是要在某一特定学科或特定问题系统深入,精益求精,从而建立起精深、独到的认识。“博”是基础与前提,“专”则是深入与突破,两者缺一不可。

  四是取舍得当。书海无涯,一个人无法穷尽所有的知识,尤其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注重对各类书籍的选择。这要求我们在读书时一定有所取舍,对于不同类型的书籍区别对待。例如,对于经受过时间考验的经典著作,或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书籍,我们可以深入钻研,字字推敲,用力越多,收获越大;对于一般书籍,则可以通过泛读了解内容,扩充视野;而对于毫无价值的书籍则不应浪费时间。

  同学们,在我成长的年代,读书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一书难求,一书难舍,每每有机会接触到一本书,便想方设法用最快的速度去阅读,去消化,生怕错过了。今天,摆在你们面前的,不仅仅是这60种著作,也不仅仅是一百多种拓展书目,而是有着百余年藏书历史和几百万册藏书量的现代化图书馆,还有海量电子图书资源。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南京大学百年来诚朴的学风与勤学苦读的文化氛围。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错过这思想的盛宴呢?20xx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写道:“我一天读本书,整个生命遂发生变化。”我想,如果同学们每天读一章,甚至每周读一章,你们的整个生命也一定会悄然变化。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而读书之味,愈久愈浓,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机,让我们拿起书本,悦读经典,将书香洒满整个校园。习就是成功读书的典范,有一次我偶然看到读过的部分书目真让我吃惊,也更坚定了我对“读书成才”的认识。看着你们洋溢着青春与自信的脸庞,我感受到你们未来无限的可能性。接下来的四年,你们将和南大携手同行,走在创造梦想、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在此,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能够有一段快乐、充实而又精彩的南大时光!祝同学们入学快乐,军训成功!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7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在这里代表研究生导师,向20xx级研究生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的加入,因为从今天开始,你们不再仅仅是学生,还将作为导师的合作者,为学校的学术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借此机会,我想谈两点体会。

  第一点何为研究生。与本科阶段的学相比,研究生阶段更加侧重思考。如果把本科阶段的学比作知识的收集和储备的话,那么,研究生阶段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过程。系统的学术研究训练,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成为研究生阶段的核心。希望大家在关心收获几条鱼的同时,更加注重自己渔的能力的培养;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关心一下自己发现问题的眼界;看到别入的不足的同时,更能看到别人独特的优点。

  不可否认,你们可能会说,我毕业以后并不想从事学术研究。这可以理解,也很正常,因为真正能够从事或者需要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我也不是忽悠你们都去从事学术研究。但是,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因为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不能否认科学的思维方式在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希望你们在这个宝贵的阶段,能够少点享受,多点勤奋;少点浮躁,多点思考;少点附庸,多点清高,做好自己的研和究。

  第二点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尽管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公,但毫不疑问,整体趋势是健康的,向上的。无论你是随大流,还是逃避或为了更好地就业,或者应父母之命,还是真心喜欢科研,也不管你来自985或者其他高校,大家今天坐到一起,则都处于同一个坐标系的相同零点。因此,要学会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情。学会用“与其---,还不如---”的方式来勉励自己,因为人生不止是眼前,还有诗和远方。

  人生犹如生命的起源一样充满了N多的不确定。可能也正是这种不确定,造就了生命的的珍贵。因此,要学会用概率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个人的机遇与运气,注重过程,看轻结果;注重内涵,看淡标签。

  无论是人文还是理工,科学自身是整体的,而学科则是人为划分的。因此,科学的思维方式对不同学科没有选择性。因此,学会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中培养健全人格,在交叉融合中启迪思想、拓展学术空间。正如杨叔子先生所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

  最后,预祝同学们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活愉快,收获预期!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8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到底怎么学?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你们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要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这个导师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也可以亲戚、朋友或同学,等等。因此,在严格的意义上,真正的“自学成才”并不存在。韩愈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与此对应,对于学生,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和“释惑”。

  你们都会归属于某个专业学科,因此你们当然将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可以认为是学生的“受业”。

  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a. n. whitehead)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育,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给学生某些学科专业的一部分知识,而古代书苑中的哲学家给弟子传授的是智慧。”当时,爱因斯坦(a. einstein)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呼吁:“仅仅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的生活。虽然,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其和谐的人格。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道德的有深切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反观当前,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具有明确职业指向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学校设定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即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制器”而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

  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在内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比例已逐年下降,而且已经降到很低了。换言之,你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你学的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比如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培训所”。

  因此,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你们来到复旦当然要认真地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也是卑微的。恰如爱因斯坦一贯的认为,纯粹的专业技能学习并不保证你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将扼杀相关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的精神基础。”

  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作为复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悟道”。

  何为“道”?“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

  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道同时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

  就现实来看,如果一个人对人类的存亡一点都不关注,对国家和民族将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和未来担当一点都没有感觉,对崇高的价值体系没有一点执着的追求,他就会缺少一个积极而又严肃的价值系统。这样的人在思想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定会迷失自我。责任和担当应该是对“道”的一种“开悟”,也是“道”的一种具体外在表现。我曾经多次说过:“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自己、对他人,对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有责任感。如果学校只重视一些专业的知识教育,而不重视德性的培养,那么它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我们每一个人在追求积极而严肃的价值过程中,都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十分基本的问题,这也是建立自我价值系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问题包括:人类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类的终极命运到底会怎样?等等。虽然这些问题很大,现在甚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对这样的问题提供完整的答案,但是我们必须去思考。因为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才有可能获得一套崇高的价值。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应该总是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并宣示崇高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把他对崇高的价值体系的追求永远置于他在物理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之上。复旦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就是希望通过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改革,使整个教学体系体现出一种对价值的追求。虽然,这些课程就这类问题也不可能提供一个终极答案,但我们至少能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这种思考线索的重要性在于,它启示人们如何使得这个世界成为有道德,有精神和理智的世界,从而为这个仍然充满种种困难和困惑的现实世界中不至于迷失,并为它提供希望和理性。

  在今天的中国,这套积极而严肃的价值系统,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够更具有使命感,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更大的担当。

  在今年教师节的讲话中指出,“教师的第一要务是‘传道’”,而这个“道”就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悟道”,就是去追求、践行崇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

  “道”还是一种智慧。

  智慧很难定义。在我看来,智慧就是一种思考、分析和探求真理的综合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方法;它包含了一套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因此,智慧使人能更深刻地理解世上的事、物,乃至社会和宇宙。与智慧相比,我们常说的学习“知识”只是获取智慧和“悟道”的一种途径而已,而“智力”则只是“形而下谓之器”的“器”而已。

  就知识的获取而言,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我们有了更多的渠道来获取知识。尤其是诸如慕课(moocs)等各类网络视频课程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方式。以至于有人认为,在网络教育的时代,大学的教师将沦为只是一个“节目主持人”。甚至,更加危言耸听的是,传统的大学教育将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

  其实,这种担忧并非新鲜事。早在上世纪60年代,著名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就指出:“学习并不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当然,其中某些东西确实需要传播,但教师不是唯一起作用的人,也不是最重要的人”,因为,“任何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图书馆获取信息。”现在,除了图书馆以外,我们有了更多的途径来获取信息。

  如果大学只是起到课堂的知识传授,即“授业”的作用,学生也只是“受业”,上述担忧不无道理。因此,罗素提醒“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传播者。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自己领悟知识。”其实,自古教书育人就是为了使得学生的心智更成熟,人格更独立。唯有人格独立,方可获得智慧。因此,教育更为重要的内涵就是传授“思维方法”,而学习就是“悟道”。

  “悟道”就是要获取智慧。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既然道难以言说,中国古人说“学必悟”。因为他们认为,认识“道”的最佳方法就是“悟”。“悟道”这个过程我想是不太可能通过网络或者软件来完成的。

  首先,网络和软件能够做什么?在我看来,只有当某些知识能够非常准确地被定义,且学生在学习这类知识的成效能够非常定量、精确地来进行考核时,那么相应的课程和教材确实可以实现一种网络化、自动化。然而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实现计算机编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授的能力,只有好的教授才能引导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洞见。

  其次,网上论坛无法完整复制现实的讨论中的这种微妙的互动关系和各种对话的丰富性。除非在网络上参与讨论的每一个人都具有小说家一样的娴熟技巧,有能力以散文的形式重现复杂的思想和体验。这个要求是太高了。

  更为重要的是,“悟道”的过程贯穿于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微妙的互动关系中,大学教育的精髓所在。因此,除了课堂教育以外,复旦大学将通过“书院”的方式来创造更好的这种互动空间和方式。这种互动是任何机器无法模仿的,不管程序编制得如何先进,不管技术如何发达,人毕竟是人。学生会对课堂和书院里所遇到的辩论情境、以及他与他人的实时接触进行思考,机器无法复制。而恰恰就是这些,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因此,因此教师和大学的存在,其意义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显得更为重要。在现代技术的挑战下,大学应将教育、教学更多的转向“传道”意义上的“智慧教育”,即“授人以渔”,以传授“思维方法”为主的教育。这种转变,与其说是变革,还不如说是高等教育的某种回归,回归到古代的教育理念,即,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回归到更加注重“智慧的传授”,也是中国古人说的“传道”。而也能让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获得更多的智慧,获得一套崭新的、合适的思维方法。

  “悟道”还必须持续地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就是思考和思想。若没有感觉到思想的力量,那是因为思想的贫乏。只有经过思考才能达到“释惑”,也才能解决你心中长期感到迷惑的问题。曾经有人说过,“没有经过审视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也表明思考的重要性。

  当然,“思”更是思想。我们经常人云亦云地说,“这个世纪确实是一个知识的时代。”这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要强调,仅仅“知识”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思想”。脱离了思想,脱离了道德知识,无论其属于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双刃剑”。它们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祸害人类,甚至于毁灭人类。要让“知识”真正服务于全人类的未来命运,我们更需要“思想”和“智慧”,即,我们更需要中国人所谓的“道”,以及对“道”本身的思考。我们要思考人类的“大道”,也要思考我们每一个专业学科中的“学科之道”。

  人类近两个世纪的巨大发展基本上是基于20世纪以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们的思想。由于技术上的巨大成功,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的巨大成功,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对人类自由的限制,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思想贫乏的时代。因为,我们现在思考所依据的思想,大多尚未突破中世纪的思想家们的成就。因此,我更希望在新世纪里,将“知识的时代”转化为“思想的时代”,即成为一个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家辈出的时代。我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有再强的经济、军事,但没有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它就成不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至多是一个武装到牙齿的‘侏儒’而已。”同样,如果人类出不了一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我们就很难解决当今和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重大而又复杂的挑战。

  “博学而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矣”

  复旦的先贤们为我们选择的校训十分深刻,我认为它是对传道、授业和解惑的一种具体诠释。所以我最近在对校训有关的诠释中提到,复旦的校训当中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在逻辑,也就是“唯有博学方可笃志,惟有切问方有近思”。如果这样去做了,那么自己内心,以及与自然、与他人和社会都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仁在其中矣”。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们来到复旦学习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这也意味着你们将开始痛苦而又快乐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我为什么要把痛苦放在前面呢?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快乐学习的说法,就是刚才陈思和老师讲的,“只有当你热爱它了,那么乐就会在苦中。”若你们在复旦悟得了这个“道”,那么在你们离开的时候,你们不仅具备了专业知识,而且将变得更加智慧、更有思想,对国家民族就会更有担当,对整个全人类也会更有担当。

  我希望大家成为这样的人!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9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30年前留校任教,在继续教育学院做教师也已20xx年了,从做学生到教学生,我最喜欢丹桂飘香的秋季校园。

  每一届新生入学,给老师带来新的责任和激励,给学校注入活力和青春。作为学院教师代表,我要向新同学表示欢迎和祝贺,你们选择了南航大,学校62年积淀的严谨求实的学风和校风能给你们良好的学习氛围。

  你们有志通过自学考试获得高等教育学历和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学院及全体任课老师会尽其所能,帮助你们健康地成长,梦想成真。

  大学是校园生活的高级阶段,也是从青春懵懂走向独立成熟的过渡。在你们的大学生活里,不仅仅是完成课业、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善如流的价值理念,养成独立思考、理性行为的习惯。尽早地认识到这一层面并努力地修为,将使你们终身受益。

  我从三个方面跟同学们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青年要有目标、有追求、勤奋而踏实、不负青春网传的一句流行语:“当你不去吃苦,不去竞争,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尝试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朋友圈,看着电视剧,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

  坐在教室里认真地听听课、看看书,动动脑筋,很辛苦吗?可是有谁是在逍遥中获得成功的?

  当你看了《杜拉拉升职记》,你觉得外企真好,出入高档写字楼,说着让人听不懂的外语专业术语,拿着让人眼红的薪水。你可知道他所吃的苦,是早就开始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从N年前的数据查到昨天,一点点的做着细致无比的分析。

  当你看了《亲密敌人》,你觉得投行男好帅,开着凯迪拉克,漫步澳大利亚的海滩,随手签着几百万美金的合同。你可知道他所吃的苦,是为了一个上市项目,在三天之内自学几十万字的材料,让自己在三天之内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一个行家......。

  当你看到一位世界500强企业快消人出差满世界飞,在各种地方住五星级酒店,你觉得好风光。你可知道他所吃的苦,是为了一套更合理更系统的方案,而不断的和各个领导、客户去磨合,去询问,去思考;他所吃的苦,是为了签下一个大订单,自己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看着别人世界中的团圆,装饰着自己的相思梦。

  岁月蹉跎匆匆过,而青年人的生活要是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在最能学习的时候你选择玩乐,在最能吃苦的时候你选择安逸,错过了人生最为难得的学习、积累、用功的经历,对生活的理解浅薄,技能匮乏,你的生活怎么会精彩呢?!

  当你抱怨自己已经学得很辛苦的时候,当你懈怠了,一定要想想那些睡得比你晚、起得比你早、跑得比你卖力、天赋还比你高的你的同龄人;当你还赖在床上,他们早已在晨光中跑向那个你只能眺望的远方。

  所以,不要在最能吃苦的时候选择安逸,你得奔跑着追赶走在你前面的人。

  第二,要注意学习方式的转变,养成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

  大学时代的学习和中学时代有显著的不同,大学学习侧重于理解概念和规律及用于解决问题。大学老师除了“传道”(告诉你结论、教你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解惑”。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学习内容主动去思考、体会,提出问题,即勤问。

  老师才有需要解的“惑”,而你就是在吸收、质疑、解惑、反思的过程中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增长能力。

  要在平凡而枯燥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到成就感,同学们可以在每个学期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甚至细化到作息时刻,并在同宿舍或同班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基础差的考量每天是否在进步;学有余力的拓宽读书范围、增加练习量,打开眼界。

  还要尽可能地增加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美国哈佛大学的名言“在学校,1/3是跟老师学的,2/3是跟同学学的......”。

  第三,与人相处之道--学会尊重、宽容、沟通和交流

  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离开父母,进入新的集体,衣食住行学等日常生活都要靠自己安排。

  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生活习惯都会存在差异,互相理解和关心成为一种必需。同学们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主动地加强与周围的人沟通和交流,要学会过集体生活,与同学和睦相处,遇到矛盾得换位思考,因为并不只有你是这个世界的主角。

  有句谚语说得好:“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利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

  大学时光美好而又短暂,学会思考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学会思考做什么样的人,并且在这四年中脚踏实地、心态平和,努力付诸行动去接近你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你的脚前灯、路上的光。

  上星期教师节,我在网上看到一句教师的自我表白,感同身受,转述一下,也是向学生表白做老师的心迹:“教书是一场苦恋,费心去爱的那一群人,总会离你而去;教书是一场单恋,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亲爱的同学,你若不离不弃,我便点灯相依;你若自我放弃,我还是在这里一如既往帮你!”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河海大学全体教师对20xx级新同学表示最诚挚的祝贺和最热烈的欢迎!

  儿行千里母担忧,我能想象到你们的父母对第一次远离家乡的你们有着怎样的叮咛与期待。因为他们深知,大学对你们太重要。十几年的中小学拚搏,不就是为了考上大学吗?未来命运如何,又决定性地取决于你们如何对待大学生活。大学在人生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如果经营不善,不仅意味着过去的奋斗前功尽弃,而且未来的事业将失去根基。如何使大学四年演奏出人生最华美的乐章?我想就此谈三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中学的重大区别

  区别之一:学习的能动性不同。中学里是在老师严密监督、细心辅导高考的指挥棒牵引下的被动型学习,我们几乎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在大学里,主要靠自己自觉安排和主动学习。你们的师兄曾总结出大学学习的几种模式:自主型、组织型、快乐型和伴侣型学习。

  区别点之二:学习方法和目的不同。中学重知识的记忆和考试成绩,大学更重学习能力、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的课本必须精读且越读越薄,大学的教材只能是泛读且越读越厚。中学考试成绩是唯一评价标准,大学则是成绩、能力和人品等综合性评价标准。

  大学阶段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规划,理想有多高,行动就能走多远。目标不明,干啥都没劲,最终一事无成。大学生基本上有三类目标:一是就业;二是国内考研;三是出国留学。目标不一样,学习的重点会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它们都需要刻苦努力。本人总结出成功的三要素:目标+计划+毅力=成功。

  第二、如何应对大学生活的挑战?

  挑战之一:在不理解自由时成了自由的主人。大学为何既能把人塑造成无敌的钢铁侠,也能把钢铁侠化为一块无用的废铁?就是因为大学里我们有太多的自由选择空间。当我们没有自由时,苦苦地追求它,但当自由来到我们面前时,却又不会驾驭它。中学自由时间极少,而大学则是自由时间极多,任意浪费自由时间的人更多。打开你们的表情包,不难发现,有的同学是春风得意、跃跃欲试,以为终于从中学的苦海里解放了,可以好好地大玩一场,误以为时间是可以补回来的。其实,“逝者如斯”,时间浪费了也就浪费了,它是永远都补不回来的。有人总以为自己还年轻,时光浪费得起,但李白却提醒我们:“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是命运的成本,它是用来投资的而不是用来挥霍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自觉的苦难意识,因为,年轻时眉毛上不流汗水,老来眉毛下必然流泪水。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自由时间来统筹安排好专业学习、业余爱好的培养和身体锻炼,使自己全面发展。

  挑战之二:如何利用好网络工具而又不被网络工具所利用和绑架?我们生活在网络社会里,网络是我们学习与生活最重要的工具,但如果过度依赖它,我们就容易异化为它的奴隶。特别是网络游戏,它被公认为是精神鸦片,沉迷于网络游戏必然是游戏人生。所以,我们既要学会上网,更要学会不上网,这就需要你有健全的理性和坚定的意志。

  挑战之三:在不懂爱情时遭遇爱情。爱情是极其美好的,但这只是针对懂得爱情的人来说是如此。爱情不是本能遗传,它需要后天学习。获得爱情是有条件的,爱情遵循要素论。年轻时多积蓄实力,未来才能对异性展现出更大的魅力。

  第三、要充分利用大学时光使你变得聪慧

  大学是教会人如何变得既聪明又智慧的地方。如何才能变得既聪明又智慧呢?科学使人聪明,哲学教人智慧。没有科学知识和技能,无法生活;没有哲学素养,就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不久你们就会深切地体验到,在河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达到了和谐而完美的统一,因为“河孕育文明,海凝聚智慧”。所以,你们来到河海大学,是既聪明又智慧的选择!

  读书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是你们最重要的任务,没有之一。这是由于大学与读书是同义词,同时还由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你们成熟、成为有用的人和幸福的人。所以,趁自己还年轻,好好与好书来一次热恋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如果说知识是实力之源,那么,善良便是魅力和幸福之本。善良是对善良者的最高奖励,邪恶是对邪恶者的最严厉惩罚,所以,我们要想幸福就应当且必须善良。善良不仅要存在于内心,更要见之于行动,宽容、感恩、友善以及定期给亲人一个电话问候皆是德性善良的表现。同学们跨越万水千山,相聚在河海,这是前世修来的缘。同学之间,遇到矛盾能让就让,遇到困难能帮就帮。凡过来人都知道,大学时代积攒下来的人品会让你受用终生的。

  最后,送同学们两句话共勉:一是,向前走,不需要理由;向后退,不要找借口。二是开阔眼界,提升境界,创造属于你们的幸福世界!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使出“洪荒之力”一起出发!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11

  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学生生活是非常美好的,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还记得我们班有一个男生,每天都在女生的宿舍楼下拉小提琴,(笑声)希望能够引起女生的注意,结果后来被女生扔了水瓶子。我还记得我自己为了吸引女生的注意,每到寒假和暑假都帮着女生扛包。(笑声、掌声)后来我发现那个女生有男朋友,(笑声)我就问她为什么还要让我扛包,她说为了让男朋友休息一下(笑声、掌声)。我也记得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不会讲普通话,全班同学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互相介绍,我站起来自我介绍了一番,结果我们的班长站起来跟我说:"俞敏洪你能不能不讲日语?"(笑声)我后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拿着收音机在北大的树林中模仿广播台的播音,但是到今天普通话还依然讲得不好。

  人的进步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北大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有很多事情特别让人感动。比如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光潜教授。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掌声)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所以,我在大学看书最多的领域是美学。因为他写了一本《西方美学史》,是我进大学以后读的第二本书。

  为什么是第二本呢?因为第一本是这样来的,我进北大以后走进宿舍,我有个同学已经在宿舍。那个同学躺在床上看一本书,叫做《第三帝国的兴亡》。所以我就问了他一句话,我说:"在大学还要读这种书吗?"他把书从眼睛上拿开,看了我一眼,没理我,继续读他的书。这一眼一直留在我心中。我知道进了北大不仅仅是来学专业的,要读大量大量的书。你才能够有资格把自己叫做北大的学生。(掌声)所以我在北大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第三帝国的兴亡》,而且读了三遍。后来我就去找这个同学,我说:"咱们聊聊《第三帝国的兴亡》",他说:"我已经忘了。"(笑声)

  我也记得我的导师李赋宁教授,原来是北大英语系的主任,他给我们上《新概念英语》第四册的时候,每次都把板书写得非常的完整,非常的美丽。永远都是从黑板的左上角写起,等到下课铃响起的时候,刚好写到右下角结束。(掌声)我还记得我的英国文学史的老师罗经国教授,我在北大最后一年由于心情不好,导致考试不及格。我找到罗教授说:"这门课如果我不及格就毕不了业。",罗教授说:"我可以给你一个及格的分数,但是请你记住了,未来你一定要做出值得我给你分数的事业。"(掌声)所以,北大老师的宽容、学识、奔放、自由,让我们真正能够成为北大的学生,真正能够得到北大的精神。当我听说许智宏校长对学生唱《隐形的翅膀》的时候,我打开视频,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觉得北大的校长就应该是这样的。(掌声)

  我记得自己在北大的时候有很多的苦闷。一是普通话不好,第二英语水平一塌糊涂。尽管我高考经过三年的努力考到了北大--因为我落榜了两次,最后一次很意外地考进了北大。我从来没有想过北大是我能够上学的地方,她是我心中一块圣地,觉得永远够不着。但是那一年,第三年考试时我的高考分数超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七分,我终于下定决心咬牙切齿填了"北京大学"四个字。我知道一定会有很多人比我分数高,我认为自己是不会被录取的。没想到北大的招生老师非常富有眼光,料到了三十年后我的今天。(掌声)但是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我们班分班的时候,五十个同学分成三个班,因为我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但是一个月以后,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做"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笑声)

  我也记得自己进北大以前连《红楼梦》都没有读过,所以看到同学们一本一本书在读,我拼命地追赶。结果我在大学差不多读了八百多本书,用了五年时间(掌声)。但是依然没有赶超上我那些同学。我记得我的班长王强是一个书癖,现在他也在新东方,是新东方教育研究院的院长。他每次买书我就跟着他去,当时北大给我们每个月发二十多块钱生活费,王强有个癖好就是把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买书的钱绝不动用来买饭票。如果他没有饭菜票了就到处借,借不到就到处偷。(笑声)后来我发现他这个习惯很好,我也把我的生活费一份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菜票,饭票吃完了我就偷他的。(笑声掌声)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班的同学当时在北大,真是属于读书最多的班之一。而且我们班当时非常地活跃,光诗人就出了好几个。后来挺有名的一个诗人叫西川,真名叫刘军,就是我们班的。(掌声)我还记得我们班开风气之先,当时是北大的优秀集体,但是有一个晚上大家玩得高兴了,结果跳起了贴面舞,第二个礼拜被教育部通报批评了。那个时候跳舞是必须跳得很正规的,男女生稍微靠近一点就认为违反风纪。所以你们现在比我们当初要更加幸福一点。不光可以跳舞,而且可以手拉手地在校园里面走,我们如果当时男女生手拉手在校园里面走,一定会被扔到未名湖里,所以一般都是晚上十二点以后再在校园里面走。(笑声掌声)

  我也记得我们班五十个同学,刚好是二十五个男生二十五个女生,我听到这个比例以后当时就非常的兴奋(笑声),我觉得大家就应该是一个配一个。没想到女生们都看上了那些外表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男生。像我这样外表不怎么样,内心充满丰富感情、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女生一般都看不上。(笑声掌声)

  我记得我奋斗了整整两年希望能在成绩上赶上我的同学,但是就像刚才吕植老师说的,你尽管在中学高考可能考得很好,是第一名,但是北大精英人才太多了,你的前后左右可能都是智商极高的同学,也是各个省的状元或者说第二名。所以,在北大追赶同学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尽管我每天几乎都要比别的同学多学一两个小时,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依然排在班内最后几名。非常勤奋又非常郁闷,也没有女生来爱我安慰我。(笑声)这导致的结果是,我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这个病叫做传染性侵润肺结核。当时我就晕了,因为当时我正在读《红楼梦》,正好读到林黛玉因为肺结核吐血而亡的那一章,(笑声)我还以为我的生命从此结束,后来北大医院的医生告诉我现在这种病能够治好,但是需要在医院里住一年。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年,苦闷了一年,读了很多书,也写了六百多首诗歌,可惜一首诗歌都没有出版过。从此以后我就跟写诗结上了缘,但是我这个人有丰富的情感,但是没有优美的文笔,所以终于没有成为诗人。后来我感到非常的庆幸,因为我发现真正成为诗人的人后来都出事了。我们跟当时还不太出名的诗人海子在一起写过诗。后来他写过一首优美的诗歌,叫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们每一个同学大概都能背。后来当我听说他卧轨自杀的时候,嚎啕大哭了整整一天。从此以后,我放下笔,再也不写诗了。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12

  各位同学,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大家在一起,那么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文学院全体师生,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20xx级的各位新生,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问好,祝你们中秋节快乐。我今天的讲话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想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文学院的一些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名老学长的读书经验,第三个部分,我想作为一位在大学里一路走过来的学生和大家分享对大学生活的理解。

  第一个我想向大家介绍文学院的这个情况。我们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创建了国文系科,是全国较早创办的中文系学科之一,在这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上,有不少很杰出的学者都在这里工作过,所以从历史来看,我们学院是拥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的,这是第一点,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今天的学院拥有一系骄人的成绩,亦可说是具有标志性和高显示度的一些指标,比如我们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就像我昨天和各位的新生家长们介绍的那样,福建省除了厦门大学有13个国家重点学科之外,福建省只有四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是福大的化学工程,一个是农大的植被保护学科,还有一个是华侨大学的数量力学,再有就是由我们福建师范大学汪文顶教授领衔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是一个学科实力高度和显示度的体现,这也是福建师大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所以这是我们文院的第一个重要指标。第二个重要指标是我们学院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两个博士后研究站,我们的其中一个博士后研究站即中国语言文学是在20xx年拿到的,当时福建师大还没有多少博士站,那么我们中国文学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是在20xx年通过国家国务院审批的,是当时学校第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那么,文学院在办学历史上曾经创造过很多“第一个”,比如国家重点学科、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一个一级重点学科以下还涵盖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也就是说同学们未来深造可以选择古代文学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也可以选择语言学的研究生或者博士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标准,也是我要介绍的第二点。那我要讲的第三点是我们学院拥有一系列国字号的重要项目。我们有国家级的特色项目和教学团队,有国家级的人才培养实验区,还有全国的模范教师,福建师大的历史上现在是第二位产生的全国优秀模范教师。还有我们连续两届拿到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有一千两百多所本科院校,几万个专业,国家总共举办六届教学成果评比,四年评一次,其中,特等奖两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项,我们学院是拿到三届二等奖,其中第五届和第六届是连续获奖,所以这是我们学院又一个具有高显示度的项目成果。

  那我要像大家报告的第二方面是我们学院整体的一个师资队伍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学院教职工人数虽然不算全校最多,但是我们的教授比例在全校一定是最多的,而且我们的教授队伍中有很多教授相当有名,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孙绍正教授,还有在座的几位年轻院长都是很著名的学者。你看,从复旦大学博士回来工作的李小荣教授,他是做敦煌学研究的;从中山大学来福师大工作的林志强老师,他是做文字学研究的;葛桂录教授,从南京大学回来,做比较文学研究;还有余岱宗教授是文学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名小说家。此外,以下坐的还有来自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的很多非常年轻但是非常具有创造力的学者教授。所以我们具有一个很高端很强大的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师资团队都非常敬业,福建日报还专门刊登报道了辜也平教授的一个先进事迹,这是我要报告的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是文学院具备独具特色和亮点的学院文化,大家都知道每个学院都有自己不同的特色文化,我想作为文院的文化特色,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表现在一是能说会道,二是能妙笔生花。所以我们非常注重这种口语的交际,我们更重视一个学生的创作能力好写作能力,针对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有个刊物叫做《闽江》,这是从1958年开始创办的,一直到今天,我们曾于20xx年将闽江所有作品整合出版一般书叫做《沙漏无言》,昨天的报道点也有展出。我们每年都会举办文学创作的大奖赛,把在大奖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正式出版,我们现在在余岱宗老师的带领下正在打造一本书刊叫做《闽水泱泱》,拟收录从本科到博士的师生作品。在座的同学有创作热情和创作兴趣的,都欢迎踊跃提交你们的作品,我们进行审查通过后都可以纳入这本文学作品集。那这本书的规格很高也很正式,她的第二个面向是面向我们在职的所有老师,第三个还面向我们文学院已毕业的校友,我想我们很多校友在走出校园之后仍然坚持文学创作,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传统,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所以推出《闽水泱泱》,现在已经出来50本,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再出更多,这样把创作事业不断传播开来,不断发扬光大。我想一个学院大家都可以唱歌跳舞,但一个学院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好比现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就启动了一个叫做“创意无极限,无创意我享受”的大型创意活动,所以我们希望在校园里把我们的学院文化办出特色并将这种特色积累成一种传统予之发扬光大。

  第六个方面在于文院具有很强的学院认同感。我们学院很多校友在毕业之后无论在事业还是各方面上有所发展后,他们想到的是如何回报母校,来回报这片曾经爱过他,他爱过的土地和老师,因此我们学院有很多奖学金是校友创办的,有的也许钱很少,但是都是校友们的心意。其中有一位是79级的,是张鸣老师的同学,他本身是个自由职业者,自己赚了一点钱,他非常感念他学生时期的一个老师,现在这位老师已经去世了,他为了这个老师捐出了一笔钱创立了一个奖学金,奖励对文学创作有热情的学生,虽然数目不大,但是这后面包含着深刻的感情,这都是我们校友非常醇厚的文学梦和感恩之情,这是非常醇厚的文学认同感,这种认同感的形成绝对不是单独一届两届的,而是无数文院学子精神脉络的延续,精神脉络的一种接力,只有这种精神脉络不断接力,一个学院才会形成她的醇厚认同感,我希望大家来到文学院可以产生这种认同感,并在未来走出学院依然保持。那这里我想向大家报告的一些学院情况大致如此。

  那么第二个我想与同学们分享的是我作为一个老学长的读书经验。首先,我觉得读书是一种结缘,是我们与他人结下的一种缘分,大家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这已经是一种缘分,其实每个人内心都很孤单,正式我们这种内心的孤单,我们才需要彼此相距,才需要彼此的联系,你有时候会觉得人走在熙熙攘攘尤其是喧嚣的地方,愈是热闹,我们愈觉得孤单和紧张,比如机场、火车站,正是人们心中有这样的情感,我们需要结缘,寻找依存,这也是人性的诉求,也就是西方所说的想象共同体,小到我们是一个家庭成员,大到一个国家的公民,这都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正式因为这种想象的共同体,我们需要与人不断产生联系,才能产生社会的凝聚力,才能产生一种集体的亲和力,才能产生彼此的吸引力,但是现实生活中人要与他人结缘有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你在书海的世界里你可以非常自由的和任何人结缘,他跨越了诸多障碍,和文化思想史上众多杰出的精英和智慧的人士结下只属于你内心秘密的缘分,所以读书是一种结缘,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

  第二,读书是一个明辨的过程。今天尤其强调明辨,现在是个信息化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每天都在面对海量的信息,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甄别,今天的人判断他是否睿智与广博不是看他拥有多少信息,而是看他是否具备对信息明辨、整合和在创新的能力。昨天和学生家长交流过程中,家长朋友们关心的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我们文院女生比较多,最近有接连出现女大学生失联信息,希望同学们要时刻保持联系,夜晚结伴而行,注意人身安全。其次就是手机,我们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手机控,我们也不能够限制大家对手机的使用,因为这不符合法律,也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我们提倡一种合理的有节制的使用手机,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要学会明辨真假,如果被信息充斥包围乃至迷惑丧失,那我认为这不是一个聪明人,当下,一个聪明人的起码是会明辨是非,而如何做到明辨,我认为读书是很重要的。每年阅读量多少,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准,所以即使呆呆地看着书,这个姿态也是很有诗意的。读书是让内心变得很安静的选择,这是我关于读书经验的共享。

  下面来谈谈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大学生活是一条线,每一天都是构成这条线的点。这条线是不可重复的,不可再来的,因此每一天都很重要,一条线画的方向是什么,指向哪里,你这条线画的是曲折的还是平滑的。歪歪扭扭还是一条笔直的线,取决于你的每一天的努力。我时常说要用入学时的想象来规划四年的生活、来塑造四年之后的你。

  大学的生活是一个面,不仅仅只有读书,除了读书之外,一个大学生要参与社会公益,锻炼自己的体魄,学会与别人相处,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的孩子不太经常运动,我在运动会和女生一起跑三千米,我发现很多人跑不过我,比较之下,我认为是大学生锻炼得少的原因。把自己的体魄锻炼得更加强壮,让自己心智更加健全,也是大学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

  大学的校园是一片湖,如果你在大学浑浑噩噩,你就是湖面上漂浮的一片树叶,一阵风来你就随波逐流,如果你深刻地在生活用心地在生活,你可以成为湖中坚硬而晶莹的鹅卵石。除了辅导员对你们生活管的很多之外,其他生活学习待人接物都需要你们独立地去摸索去形成。我的老师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你可以把大学生活过得很深刻,你也可以过得很肤浅。”,直到很多年之后,我才了解这句话的辩证的价值。如果你是一片树叶,你就记不住校园,记不住生命的四年时光,只有过得深刻,你才可以记住生命中最美丽的时光在这个校园度过

  大学的知识是一堵墙,所有的大学教育都是为你们垒一堵墙,但是这个墙上要架什么样的梁和装上什么样的窗都是由你们决定的。比如说,有人很困惑:文秘专业和文化产业专业要学什么呢?就是给你们初步的知识和技能,有了这些之外,你们要施展什么样的才能,完全取决于你们职业的方向,你们的积累。我们非常强调学生在文化方面的知识和基础要扎实。我举个例子,我曾经跟别人说过,你们工科的国际贸易专业要与厦门的国际贸易专业不一样,在综合性的学校里有他自己的一种思路,在工科的学校里也有自己的思路:就是要有很好的工科的训练和基础。所以,在文学院里办文秘专业,是要令这些学生,能够在文化知识和文化分析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地方。

  这就是我对大学的理解,用了四个关键字来解释:他是一条直线是一个面,是一片湖,是一堵墙。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13

  各位新同学,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又是一年迎新季。六月我们送走了20xx届毕业生,今天我们又迎来了20xx级新同学,正所谓“铁打的大学流水的学生”。大学以特殊的“吐纳”运动,阐释并履行着大学的基本使命与责任。不知具体从哪一年开始,每到毕业季和迎新季,大学校长和学院院长们都要发表毕业致辞和迎新致辞。每次的致辞还不能一样,必须有点新意。今年的迎新致辞讲什么?我前天晚上在从厦门回武汉的飞机上想了一个题目,叫做“大学因何而伟大”。曾经觉得在迎新大会上讲这样一个题目有点不合适。后来我想,我们是教育科学研究院,我们都是在大学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人,讲讲大学问题,谈谈大学因何而伟大的问题,把一般性和专业性结合起来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也是很好的。大约一周前,也就是8月23日,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20xx年北大暑期战略研讨会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口号:把北大建设成为一所“伟大的大学”。这一讲话旋即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微信朋友圈都刷屏了。我也在朋友圈转发时发了如下一点评论。“伟大”一出,“一流”黯淡?不过,“一流”也好,“伟大”也罢,本来都是中国特色愿景式动员式口号,都无法测量和检验,我等不要去较真。只是希望不要再出现一个“伟大大学”的指标体系和排行榜,在绑架了中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后,再来绑架“伟大大学”。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我们看北大。我的朋友圈围绕林校长的讲话和我的评论也发表了很多评论。有的说林校长很可笑,这个讲话终会成为中国高教史上的笑柄;有的说既然有“伟大的大学”,那是不是还有“光荣的大学”、“正确的大学”?有的说“伟大的大学”是不是要求有“伟大的教师”、“伟大的学生”?……总之,大家觉得把“伟大”和大学联系起来,用“伟大”来修饰大学,不合适、很别扭、不习惯。我不这么看,我认为“伟大的大学”的提法比“一流大学”和“卓越大学”的提法都要好。因为它突出了大学的文化品质、精神气质、理想特质。当前的中国社会和大学关注大学的文化品质、精神气质、理想特质太少了。“双一流”建设和形形色色的大学排行榜,构建了一个“数字世界”,使中国的大学掉进了“数字陷阱”;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也为各种各样的“数字”所困扰。进而到我们当前的社会,GDP指标、幸福指数、宜居指数,等等,这些都实现了对文化、精神、价值的“数字屏蔽”。所以,我觉得在当前的社会文化状况和高等教育发展现实之下,谈“伟大的大学”比“一流大学”更具思想引领性,它引导我们去关注为各种数字所遮蔽的大学文化品质、精神气质、理想特质。大学的文化品质,植根于大学作为教育和人才培养机构之中。正如我校杨叔子院士所讲,大学教育“是育人、非制器”,大学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器具和工具的。大学教育的目的和过程是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化野为文”。但在现实中,我们常常把“树人”、“育人”中的“人”,理解为“人才”或者“人材”,把作为目的意义的“人”置换为工具意义的“人材”。这不能不说是现代大学教育的一种偏狭。另外一方面,大学也应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高地”,要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注入全新的文化价值理念,从而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引领社会文化发展。

  大学的精神气质,就如雅斯贝斯所说,大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殿堂,是进行理性思考的地方。理性思考的前提是独立精神、主体性精神、批判精神,不流俗、不跟风,以追求真理为目的。在一个庸俗之气流行和物欲喧嚣的时代,更加需要大学保持和弘扬理性精神和高雅清静的气质,并要为改变当前的社会文化状况而努力。大学的理想特质来源于教育的理想主义和面向未来的特性。小平同志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的“三个面向”题词中就有“教育要面向未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它要为一个尚未出现的世界培养一代新人。从人的角度而言,教育更是指向人的活动,它要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使人获得作为人的本质,按照马克思的理解,人的本质恰恰在于自由自觉的活动。理想是未来的理想,理想具有面向未来的特性。教育面向未来,到底面向谁的未来?是面向国家的未来、地球的未来还是人的未来?20xx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年以来,继1972年发布《学为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和1996年发布《教育,内在的财富》以后发布的第三份重要报告。报告提出了教育是“全球共同利益”(a global common good)的新理念。《报告》强调,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教育是全人类的共同核心利益这一价值定位,将长期以来立足个体或国家层面思考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提升到全球和整个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高度。博科娃总干事指出:教育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尊重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分担责任为基础;教育要为所有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2030教育行动框架》也提出了全纳、公平、有质量的终身学习思想和行动框架。

  教育给我们以理想,给我们以未来观念,让我们在不甚美好的现实中仍然对未来抱有希望和憧憬。教育绝不只是接受现实和复制现有的社会秩序和全球秩序,绝不是任由现实所决定。教育中蕴含着重要的价值观变革和社会变革力量。教育也绝不只是制造竞争实力强的人,将人打造为竞争工具——个人竞争的工具和国家竞争的工具,而是要培养具有全球公民意识的未来人。所以,21世纪的大学教育既负有功能性使命,也负有教化使命。教化使命意味着培养全球公民,并在一个多元、冲突甚至分裂的世界中不断寻求共同的价值。大学因何而伟大?我想,大学是因理想而伟大,因人类理想而伟大,因面向未来而伟大,因事关全人类共同核心利益而伟大。所以,建设“伟大的大学”是比“世界一流大学”更好的一个提法,一个更切合大学文化特性的提法。我无意将迎新致辞变成为一次纯粹的学术演讲。就在上午10点左右,从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我校物理学院叶贤基教授正在为20xx级本科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叶老师和新生互动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要来大学?”新生们有说高中不好玩,大学好玩些的;有说要造福社会与人类的;有说来寻找另一半的;有说掌握一技之长后再去改变社会的……看到本科新生们的回答,大家有什么感想?我们大家是硕士生和博士生,是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和问题。而且这个课题和问题与我上面所讲的“大学因何而伟大”也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我也要像叶老师一样,提出“你为什么要来读研究生”这个问题,希望同学们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思想和观点来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可能影响你们三年的学习生活。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14

  9月8日下午,湖南大学法学院20xx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暨研究生迎新大会在法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

  法学院院长屈茂辉教授,老院长杜钢建教授,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付蓉芬老师,副院长雷玉琼副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邱兴隆教授,法学系系主任蔡畅教授、政治学系系主任刘少华教授、公共管理系系主任郭渐强教授等出席开学典礼。政治学、法学和公共管理学全体导师以及20xx级全体研究生新生参加开学典礼。典礼由副院长黎四奇教授主持。

  首先,全体师生起立,齐唱国歌。然后,由屈茂辉院长致辞。他首先代表法学院全体师生对新同学致以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湖大法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目标,他对新同学提出“三新”的要求,即新身份、新目标、新起点。要求同学们在新的阶段“志存高远,踏实学习,取得新的成绩”。接着,导师肖洪泳博士代表法学院全体导师做了精彩的发言,他的发言幽默风趣、慷慨激昂。他特别要求同学们在学习和研究中做到“求真”、“尚善”、“爱美”。新生代表黎林同学发言,他表示要站在新的起点上走出不一样的路,要有自己的追求。法学博士曾亚同学作为老生代表发言,她告诉新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会做研究,要提升创新能力,要在老师教学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的知识,获取新知,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开学典礼结束后,研究生新生欢送学院领导和导师们离场。接下来,黎四奇副院长为20xx级研究生进行入学教育。黎院长主要从学校新的研究生培养要求讲起,同时要求学生们遵守正确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导新生要端正学习和研究的态度。他还向新生介绍了湖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告诉学生们国家、学校和社会对研究生的培养很重视,给予了很大的资金、人力等资源支持,希望新生们努力学习、踏实研究。最后,新生各班级根据学院的统一安排,在指定的教室召开简短的班会,同学们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加强彼此了解。接下来,研究生们将参与导师互选、培养计划制定、网上选课等内容,开启丰富多彩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15

  同学们:

  金秋时节,XX级新同学从祖国各地、四面八方走进清华园,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并借此机会,向培育你们健康成长的中小学老师和信任清华、支持清华的各位家长,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今年入学的本科新生共3300多人,其中有500多名保送生,有260多名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文理科前十名,包括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理科第一名和超过三分之一省份的文科第一名。

  新生中女生占31%,过去清华的女生比例比较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体在五分之一左右,近年来女生比例基本稳定在大约三分之一。

  今年新生中,有少数民族同学264名,占总数的8%。此外,还有国外留学生和港澳台生共计425名。在座的同学们中,有一些同学来自贫困地区、地震灾区,或因为其它多种原因家庭经济有一定困难。

  按照统计,清华每年有大约25%的同学家庭经济困难,其中占学生总数10%的同学特别困难。对于所有经济困难的同学,学校将通过助学金、勤工俭学、国家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等一系列措施给予资助,昨天已有一些同学通过“绿色通道”完成了报到手续,实现我校“绝不让一个勤奋而有才华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郑重承诺。

  众所周知,能够进入清华学习的同学,都是中学的佼佼者。同学们在中学阶段勤奋学习,奋勇争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终于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如今,这么多优秀学子汇聚在一起,为大家的相互学习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同时,相对于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每个人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只有继续刻苦钻研,才能取得更加优异的绩。

  今天的开学典礼是同学们人生路途上的一个新起点。如何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争创新成绩?我想,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大家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深入思考和努力发扬:

  第一,打好基础,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大家知道,清华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在建校初期和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主要培养本科生和预科生,通过广延名师,给予学生坚实的数理和人文基础、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与气质。

  正是得益于在清华获得的“为学”与“为人”的“厚基础”,再经过国外高水平的专业研究训练,这些学生后来大多成才并回国做出重要贡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急迫需求,清华提出“红色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

  特别注重实践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并挑大梁、出成绩,这一时期的“重实践”特色和原有的“厚基础”传统有机结合,使广大毕业生在国家建设的第一线大展宏图;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进入自主创新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培养一般意义上的“行业高手”。

  而且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求创新”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和社会对清华这样的研究型大学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希望同学们在清华的学习中,既要扎实、认真地打好各门学科的基础;又要积极动手、动脑,把握好各类实践环节。

  更要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创造的思维与能力。尽快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从以老师为主导的被动学习,到自己主动地学习、独立地思考,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成为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

  第二,学好专业,全面发展,追求和谐。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宽的要求。我们常常说要求大家“全面发展”。

  今天,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全面发展已不仅仅是指“德智体美”,而且也包涵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所需要的更多知识与精神素养,这是新世纪人才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

  十年前,清华大学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首创并实施了“绿色大学”示范工程,通过“绿色教育”的课内外教学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通过“绿色科研”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通过“绿色校园”建设生态和谐的良好育人环境。

  记得有一次,我接待日本东京大学校长小宫山宏先生,他向清华师生演讲时,以自己家里生活中节能减排的例子,说明他如何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后来的宴会上,他又问我:你们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我当时没有向他全面介绍我们学校的有关工作,我跟他说:您刚才说自己开车上班,选车的首要标准就是要节能减排,这确实很好,不过我们是骑自行车上下班,估计节能减排贡献更大吧!

  这当然是一个玩笑,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路途多远都骑车前往,但我想通过这个例子告诉大家的是,要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积极投身到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行动中去,共同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将来走上社会,更要成为节能、环保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模范。

  第三,深入了解国情,具备国际视野,明确历史责任。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同学们将要参与的一系列国庆教育和庆祝活动,正是大家进一步深入了解国情的机会。相信大家在这一过程中,会更加深切地感到,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与我们的国家密不可分。

  我们的许多前辈师长正是从对国情的深入了解和对祖国的深挚热爱出发,承担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重任,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下,要更好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责任,还必须放眼世界,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

  学校正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大力推动学生海外交流与合作。去年,学校公派出境学生达多人次,通过“海外名师讲堂”、“优秀新生海外研修计划”和“拔尖创新人才暑期研修计划”,以及联合培养、联合学位、交换生、合作研究、海外实习和暑期学校等一系列境外学习环节,构成了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体系。

  对于在座的同学来说,我们力争在近几年内,让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具有海外学习或交流的经历。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良好条件,积极吸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营养,胸怀天下,服务祖国。

  同学们:再过两年,清华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你们将亲身经历这一难忘的时刻。

  希望大家切实践行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行胜于言”的校风,积极参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积极参与校庆的各项活动,以优异的成绩向百年校庆献礼!

  今天在座的还有一些同学的家长和亲属,我们也期望大家一如既往地以各种方式,关心清华的发展、支持清华的建设,共同为清华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16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起,你们成为一个复旦人,我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你们在国内外如此众多的一流大学里选择了复旦,我要对各位表示感谢!

  复旦将成为你们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地方。但是,我相信有一个问题你们还来不及思考,那就是你们到复旦来到底学什么,到底怎么学?从刚才学长们和导师们的视频当中,你们听到了、看到了一些他们的感悟。所以,今天我并不想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是要跟大家来分享一下我对你们到复旦来到底要学什么的思考。

  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任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会有一个导师。这个导师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也可以亲戚、朋友或同学,等等。因此,在严格的意义上,真正的“自学成才”并不存在。韩愈还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与此对应,对于学生,来到复旦自然就是为了“悟道”、“受业”和“释惑”。

  你们都会归属于某个专业学科,因此你们当然将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或许可以认为是学生的“受业”。

  然而,英国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怀特海(a. n. whitehead)曾经批评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学教育,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目的已经卑微到只教给学生某些学科专业的一部分知识,而古代书苑中的哲学家给弟子传授的是智慧。”当时,爱因斯坦(a. einstein)也以他的切身体验呼吁:“仅仅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得人类获得快乐而又有尊严的生活。虽然,通过专业知识的教育可以使他成为一部有用的机器,但不能造就其和谐的人格。学生必须对美和良好道德的有深切感受。否则,仅有专业知识的学生更像是一条经过良好训练的狗。”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粗”,但是爱因斯坦不是一个讲粗话的人。

  反观当前,由于现代职业极度分化、多元化,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各类具有明确职业指向的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让教育的意义变得越来越窄。学校设定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就业”这个唯一的目标,这似乎是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提供一种即时的服务,但这样的教育其实是在“制器”而不是“育人”。它严重地违背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基本原则,因为人不应仅仅是社会当中的一个部件而已。

  事实上,现在的大学,包括复旦在内的毕业生的职业和所学专业的对口比例已逐年下降,而且已经降到很低了。换言之,你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一定是跟你学的专业有关的。因此,这就迫使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念、方法、内容进行新的思考,并做出相应的改变。

  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综合性的大学,比如复旦大学必须有别于通常的职业学校。大学不能沦为金耀基先生所批评的那种“职业培训所”。

  因此,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你们来到复旦当然要认真地学习足够的专业知识,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也是卑微的。恰如爱因斯坦一贯的认为,纯粹的专业技能学习并不保证你能够学好专业,有时反而“将扼杀相关的文化生活和专业的精神基础。”

  专业知识是必须学习的,但是作为复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悟道”。

  何为“道”?“形而上者谓之道。”

  “道”首先是一套价值系统。

  儒学经典《大学》当中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中国人认为智慧是以善为基础的,道同时自然也就包含了善。不仅如此,善还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是道的终极目标。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17

  尊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的各位领导、承训教官,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骊山脚下,隆重举行西安工程大学新生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首先,我谨代表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向辛勤培育同学们成长成才的老师和家长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在国防教育、军事训练等方面给予我校大力支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西安工程大学学校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始终伴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兴盛、民族复兴息息相关。学校一直秉承“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弘扬“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优良传统,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为国家、社会和行业培养了10万余名各类高等专门人才。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拥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1600余亩,设有13个教学单位,各类在校学生220xx余人。学校拥有一支以姚穆院士为代表的雄厚的师资队伍,已经初步建成了工程训练中心、产业用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时尚文化创意中心——三大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平台,这些中心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训和科技创新基地。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现有联合培养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授权点49个(同学们所学专业都能推免或报考相应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同学们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选择)。近年来,学校与20多个国家近50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为同学们提供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只要同学们学业努力、英语过硬,就会有机会被选派赴国外就读,获取国内、国外两个学位。

  同学们,大学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如何读好大学?我认为需要同学们尽快完成“三个”转变(一是从盲目被培养到理性的专业兴趣爱好和善于规划的转变;二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三是从父母和师长庇护下的孩子到成人、合格公民的转变。)因此,在同学们即将开始全新的大学生活之际,作为你们的师长,我谈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坚定信念。新的大学生活,需要树立新的远大理想。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青年时期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同学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选择的机会很多,现在还存在不少年轻人依然过度依靠父母的规划设计。所以,希望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尽早确立具体的奋斗目标和职业规划,一定要自觉把个人理想和祖国需要、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精彩人生。入学之初,学校将会安排职业发展就业指导课程,同学们要把握好这一机会,认真做好自己的各项规划,尽快完成从盲目被培养到理性的专业兴趣爱好和善于规划的转变。

  二是希望同学们发奋学习,求得真知。同学们,大学学习方式将会发生根本改变,尤其是在大学一年级将会遇到所谓的“学习陷阱”,即被动的大量的作业压力将不复存在,主动学习将成为新常态,这犹如一直抱着养大的孩子一样现在需要放下自己走路,一不留神就容易摔倒。在这里,我用两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第一个是关于我校校歌中写到的“七星灯火”。上世纪40年代前后,我校前身原西北工学院的学生在离汉中古路坝不远的七星寺学习,当时同学们学习非常刻苦,教室里只有煤油灯,由于“开晚车”的同学与“开早车”的同学刚好接上,所以教室里的灯一直亮着,夜里从远处看,点点滴滴的灯光长夜不息,被称之为“坝上长夜、七星灯火”并成为当时的一景。现在同学们在“骊山晚照”的美好环境中学习生活,希望能够像我们校歌写到的那样让“七星灯火”与“骊山晚照”交相辉映,一脉相承。第二个是关于姚院士的故事。姚老师当年上大学时学习刻苦,基础课很扎实,其中高等数学做题在千道以上。在建校初的一次教学研讨会上,有位青年教师向他请教《微积分》教材中很难的一道题,未想到姚老师不假思索地在黑板上计算出来,当时离姚老师学习这门课已经时隔20xx年,让大家非常吃惊。直到现在,姚老师还坚持在科研一线。希望这两个故事能引起大家的深思。此外,希望大家还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被动的“中学模式”转换为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的“大学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特别是要适应大学的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方法,勤奋学习,刻苦专研,求得真学问,掌握真本领,打牢今后发展基础。

  三是希望同学们修身立德,健全人格。“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凡成大器者,莫不是“做事先做人”。完善的人格能弥补知识的“空白”,但丰富的知识却难以填补人格的“缺陷”。大学时期是修身立德的关键时期,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崇德修身,“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大学学习生活中要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要注重内心修炼,培养健康人格;要坚守做人原则,把住道德底线;要树立乐观向上心态,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有道德、遵法纪、讲诚信、善团结、懂奉献的大学生,尽快完成好从父母和师长庇护下的孩子向成人和合格公民的转变。

  同学们,新的大学生活从今天就开始了。大学的第一课,就是充满激情和挑战的军训。军训是磨炼意志、健全体魄、培养集体观念、强化组织纪律的重要过程,也是同学们完成好“三个转变”的重要一课。再过几天我国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将在北京隆重举行,届时同学们将会领略到我国军人的飒爽英姿。希望同学们虚心向教官学习,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训练任务,用出色的表现为大学生活开好头,起好步。

  最后,再一次欢迎亲爱的同学们,希望大家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秉承“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发奋学习,勇于创新,尽快完成“三个”转变,创造出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人生辉煌!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18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十分特别并将永远铭记的日子。来自五洲四海的新同学汇聚在未名湖畔、博雅塔下,古老的燕园因你们的到来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北大的大家庭又迎来了新的力量。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衷心祝贺同学们脱颖而出,成为光荣的“北大人”!

  同学们,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其实不大,但因为独特的精神魅力和伟大的学术传统,被世人称为“圣地”。在这里,传统建筑庄严壮丽,古典园林清幽柔美,无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秋日的黄叶纷飞,都令人陶醉;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师与学子教学相长,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而那些你们今后朝夕相处的“牛人”,也许会让你感到“压力山大”,但更能激励你奋发图强;在这里,图书馆藏书浩如烟海,学生社团争奇斗艳,校园活动目不暇接,国际文化多元融合,你会真正地体会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这片园子、这所大学之所以令人神往,更因为她始终连着外面的大天地。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从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小平您好”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在120xx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各个历史阶段为民族解放、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百余年来,一代代北大人始终以执着的、向上的努力,昂扬走在时代前列,其间既有静守书斋、醉心学术的淡泊与从容,又有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豪迈与气概。这些历经百年风雨洗礼而沉淀下来的精神气质与高贵追求,仍在深刻地影响着今天的每一位北大人。

  大家知道,北大之所以有今日的成就和地位,与新文化运动是分不开的。百年前,发端于北大的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将“德先生”和“赛先生”引入中国,对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过一个月,我们的数学科学学院和物理学院就要相继举行百年庆典。一百年前的那个秋天,北大其实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危机,当时的北洋政府准备停办北大,我们的老校长严复先生写下了著名的《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就在最困难的时候,北大的数学门和物理学门两个基础学科克服万难,招收了首批学生。这是北大数理高等教育的里程碑,也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引入了科学的火种。北大不仅为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科学启蒙,更站在思想革命的高度,弘扬了怀疑、批判、考证、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方法。“科学”一词的使用,也逐渐从自然科学拓展到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等更广阔的领域。

  近百年来,北京大学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思想文化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她见证、参与并且引领了中国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峥嵘历程。在这里,我不打算全面回顾北大以及北大人为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辉煌属于过去,在今天这个以欢迎新同学为主题的典礼上,我们更应把目光着眼于未来!我希望与今天在场的全体新同学共勉,我们要一起奋斗,一起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我们要把北大校园建设得更加高雅和美丽,让校园的学术氛围变得更加浓厚,让每个人一旦步入燕园,都能感受到宁静致远、深邃博大的最高学府气质;我们要引进和支持更多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扎扎实实培养北大的精英人才,让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北大求学的同学们,接受最优质也最科学的学术训练,将来成长为最出色也最富潜力的领军人才。

  同学们,未来几年,大家将在燕园度过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近些天,我一直在想用什么话在你们入校第一课上表达我内心的祝福。思前想后,我想把一句话赠予刚刚入校的你们——做一个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人。

  北大是精神的乐园,自由的乡土,但她首先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知的最高学府。在北大,同学们会有很多选择,学校和老师们也尊重同学们的选择,创造条件鼓励大家个性化发展。但无论如何,大家都要珍惜韶华,静心读书。1941年,毛主席曾专门给在苏联上学的两个儿子写信,他说:“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 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如果不考虑这段话的具体背景,毛主席从一般意义上对年轻人提出了希望,那就是潜心学问。只有打下了扎实的科学基础,将来才可能在各个领域成就大事。同学们,进入北大,你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充满挑战的起点上。唯有做好心无旁骛、一心治学的思想准备,才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里走得顺畅。

  今年5月,在范曾先生的倡议和主持下,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和莫言先生在北大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精彩对话,参加过今年北京高考的同学们应该很熟悉,因为这就是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材料。当时我也在对话现场,很受启发。科学和人文,是从不同的角度更好地观察、发现和理解世界。爱因斯坦曾说:“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所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在北大,文理兼修、通融并蓄的学术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我们的文史哲、数理化和医学等基础学科,经过百余年的历史积淀,都已成为国内外的最佳品牌。20xx年,学校专门为研究生开设了“才斋讲堂”,邀请文理医工等各学科的名家大师走上讲台,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融会贯通的高端平台,许多本科生也都慕名旁听。同学们,你们历经十余年的辛苦来到北大,千万不要辜负了这大好时光,要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吸收一切有益的养分,多去图书馆、多去自习室、多去体育场,不断健全自我的智识,不断丰盈内心的世界,视野开阔了,气象会更宏大,就能为未来更好的成长打牢基础、累积势能。

  讲到这里,我还想问问20xx级的同学们,在你们北大生活开始之前,你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为何来到北大?几年后,我又将以怎样的身影告别北大?如果想过这个问题,并有了清晰的答案,那你们应该为自己鼓掌;如果还没想过,那么不妨多用点时间去想一想。

  对这个问题,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回答。作为校长,我不会给一个标准答案,我只想提醒大家,以你们的智商和经历,可以拥有很多的选择,但为什么单单选择来到这里。从一个更大的层面和意义上讲,你们对未来的自己有什么期望?

  今年3月,我参加了一年一度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的“影响世界华人盛典”。我校92级校友王俊因为在生物基因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而获奖。王俊校友曾于20xx年入选《自然》杂志评选的“科学界年度十大人物”,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我记得,他当天发表获奖感言时说:“我们研究基因技术,不仅仅是为了在顶尖杂志上发表好的文章,更要让这个世界每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水平因为基因科技而改变。”

  回到刚才提给大家的问题,同学们来北大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出国、读研,或者找工作,这些现实的发展,可以是短期的奋斗目标,但不能成为人生的终极意义。要记住,树立了什么样的志向,就决定了什么样的道路;走上了什么样的道路,就拥有了什么样的人生。同学们是当代青年群体的佼佼者,你们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对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和文明传播承担更多的责任。在燕园的几年,同学们不仅要认真研究怎样做好学问,也要思考如何立身做人;不仅要恪守学术道德,也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心去慢慢沉淀和培养一种为学和做人的高贵品味;不仅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也为他人、社会和国家发出印有你们标记的一份热度。

  同学们,刚才我与大家分享了一些思考和希望。其实作为校长,我也一直在问自己,学校应该给同学们提供些什么?让大家感到有所收获。今天,是我第一次作为校长对全体新生讲话,我也谈一下自己对北大教育目的的想法。我认为,北大的教育是要向学生传授被普遍认可的道德观,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每位学生会因有一段在北大的学习与生活经历,而成为一个有格局、有底线、做人做事皆有品味与追求的人。简单地讲,我希望北大的学生都能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同学们,未来的路,就在脚下。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曲折历程和深刻变革。你们是幸运的人,出生和成长在一个最好的时代。20xx年的这个秋天,在燕园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你们满怀憧憬地走进北大,将在这里开启人生新的一页。我校历史学系阎步克教授曾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仍未结束,五四以来的学术浪潮还在延伸。在未来一百年中,中国学人大有可为,而北大学子在引领学术潮流上应该当仁不让。”今天,属于你们的崭新生活已经在燕园开始,北京大学120xx年厚重的历史长卷此刻就呈现在你们面前。如今,她正期待着你们意气奋发、当仁不让地来书写一个新的、更加辉煌的篇章!

  同学们,北大欢迎你们,北大祝福你们!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19

  9月16日上午,xx大学20xx级本科生开学典礼在松江校区教育会堂举行。校党委书记姜锋、副书记李月松、王静,副校长冯庆华、周承,总会计师林学雷等学校领导出席仪式。仪式由校党委副书记李月松主持。

  开学典礼在全场庄严的奏唱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20xx级新生代表、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黄佳陈同学首先代表全体新生登台发言。他首先感谢了为他们的成长付出艰辛劳动的父母和老师,并表达了对进入上外开始大学学习的美好憧憬。他号召全体新生在中外优秀文化知识的学习中,更多思考关注当下中国社会现状,勇敢追求真知和梦想。

  老生代表、20xx年度“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国际教育学院王思杰同学代表全体上外学生发言。她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围绕“上大学,究竟为了什么”和“在大学,我们究竟要学什么”与新生分享了自己对大学学习生活的理解。她认为,上大学,不是为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不是为了一份丰厚的薪酬,更不是为了一个徒有的虚名,而“只为纸尖能留下一缕墨香”。”她说,“大学本身就是人学,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为人,提高自身修养的天堂。”作为上外学子,要像图文旁即将绽放的桂花一样,具有骨气和修养,活得精彩与问心无愧。

  随后,东方语学院院长程彤教授代表全校教师表达了对新生的诚挚欢迎。他特别指出上外在持续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的背景下迎来了20xx级新生,同学们将获得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机会,为学生施展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希望,同学们可以以“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为指引,以青春岁月换得良好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在大学中获得真挚的友情和健康的体魄,让上外成为同学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而老师们会为这个家园的建设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最后,姜锋书记发表了真挚而富于激情的讲话。他首先代表学校对20xx级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以自身经历为例,勉励同学们学会独自远行、独立生活。他说,大学时代是美好的,但大学的路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他希望同学们从遵守红绿灯、理好垃圾桶、管好钱袋子等点滴小事做起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20

  亲爱的同学们:

  在清华刚刚欢度百年华诞之后,你们作为清华跨入新百年的第一届本科生,即将开始大学学习生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向刚刚入学的全体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向培育同学们成长的中小学老师和信任清华、支持清华的各位家长,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敬意!

  今年入学的本科新生共有3300余人,来自全国近1200所中学,其中女生超过了三分之一。你们当中,既有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习尖子,也有在学科竞赛和发明大赛中获奖的创新能手;既有全面发展、热心公益的“人气之星”,也有乐观向上、品格坚毅的自强学子。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从今天起,同学们正式成为了“清华人”。一个世纪以来,一代代清华人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弘扬“人文日新”的精神,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座的很多同学在走进清华园之前,已经对百年清华的精神传统,包括校训、校风和学风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当同学们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之际,我重点就如何践行“人文日新”的精神,与大家谈谈心。

  80年前,1926级毕业的校友们留赠给母校一块镌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至今仍高悬在大礼堂的南墙上,与舞台上方校徽中的校训遥相呼应。这块匾额不仅表明了前辈校友们对于清华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也体现出他们对于母校日新月异不断进步的期许。随着学校的发展,“人文日新”逐步成为了清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践行“人文日新”,就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人文”二字出自《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可以看出,“人文”概指人类一切文化创造。人文日新,就是指文化的创造、传承与涵养要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对每一个人来说,就是使人文精神不断发扬、不断提升。

  早在1948年,我校的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曾做过一篇题为“半个人的时代”的讲演,谈的是过度专业化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今天,这个命题依然发人深省。推动时代变革、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成为素质全面、视野宽阔的一代新人,更需要同学们做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并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品味。目前中学教育的文理分科以及紧张的高考复习,都对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进入大学后,希望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与社会知识的学习,文科学生也要对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家都要注重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全球化的时代,弘扬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是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正如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任教于西南联大时所提出的,要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抱持一种“温情与敬意”,从民族历史的进步中获得教益,从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汲取营养。只有具备了坚实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展现出文化包容的气度,才能成为心胸宽广、气魄宏大的栋梁之才。

  第二,践行“人文日新”,就要自觉提升道德情操。

  《易经》有曰:“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由此可见,古人所强调的“日新”,首先是提升人的道德情操。

  朱鎔基学长在一次校庆来信中,曾谈到当年他们入学时,清华电机系主任章名涛教授讲过的一席话。章名涛教授说: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同学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一方面陶冶高尚情操,弘扬传统美德,谦虚谨慎、正直善良、诚实守信、求真务实,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另一方面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担当起清华人应有的历史责任。

  清华过去的百年,正是中华民族由饱受凌辱到走向振兴的百年。一百年前清华初创时,中国刚刚爆发了辛亥革命,追求社会进步,拯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与人民民主,是那个时代的主题。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先生当年以中文和历史两科满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历史系。“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了“科学救国”,钱伟长要求转学物理。他说:“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今天进入新世纪之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成为新一代青年的责任。希望同学们以前辈清华人为榜样,笃志励学、完善自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我想,这也正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时代内涵。

  第三,弘扬“人文日新”精神,就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经典名言,出自《礼记•大学》。它告诉我们,要以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坚持革故鼎新。

  小到个人事业的成功,大到国家社会的进步,无不需要求新、创新的勇气、意识和能力。求新,更是清华学术传统的重要特征。当今时代,知识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时代给大家提出的要求与挑战。同学们走进清华,要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不仅要刻苦好学,而且要积极创造,切实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希望同学们在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文化的建设等方面,都做出新的努力。

  致力创新,就要独立思考。清华国学院的四大导师之一陈寅恪先生,早在80多年前就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种学术品格十分重要。同学们要坚持好学深思,保持好奇心、发挥想象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同学们!百年积淀形成的清华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人文日新”集中表达了一种改革创新、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希望同学们把弘扬“人文日新”的精神,与践行校训、校风和学风结合起来,志存高远,奋发成才,与全体清华人一起,在清华新百年中谱写新的篇章。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21

  欢迎各位来到清华大学。很早就已接到学校的通知,要在今天的迎新会上发言,但想来想去,确实不知道在这个场合应该跟大家讲些什么。不瞒大家说,我儿子和大家一样,今年也参加了高考。尽管他也把考取清华大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虽然竭尽全力,还是没能如愿。所以说,至少在我儿子的眼中,在座的各位毫无疑问都是成功人士。在这里,请大家接受我的诚挚的祝贺。

  既然如此,我想,在今天这个场合,我也许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成功的一些看法,或者说,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今正在成为我们主导价值目标的成功理念。

  我们从中学进入大学学习,首先遇到的一个重大问题,也许就是如何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在中学阶段,这个目标是清晰而明确的——不用说,那就是高考。不光是我们自己,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整体氛围都在日复一日地强化着这个目标,我们几乎所有的努力和奋斗都围绕着这个目标展开。关于这一点,我想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深切的体会。可是在进入大学以后,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特别清晰、具体的目标,转瞬之间已变得暧昧不明。即便我们仍然把追求成功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比高考这杆标尺复杂得多,也诡异得多——比方说,有些人仅仅因为与生俱来的高颜值,就轻易地取得了所谓的“成功”。今天,我们需要自己来发现、设计和决定自己的未来,并为此承担责任,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课题。

  本来,对于“什么是成功”这样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和答案。但毋庸讳言,由于整个社会日益功利化的趋势,我们对于成功这样一个理念的理解,已经极大地狭窄化、乃至于庸俗化了。似乎所有的目标都可以用金钱、豪宅、知名度、媒体的曝光率来衡量,如果我们不幸没有这些炫目的饰物来装点我们的人生,那我们仅仅是活着,但并不“存在”。可以说,这样一种极其狭隘和庸俗的成功理念,给这个社会的每个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给我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毁灭性的扭曲和破坏。它还导致了这样一个后果:我们仅仅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存在感而活着。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据说是为了追求幸福。可是,伴随着我们对成功理解的狭窄化和僵硬化,我们作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幸福的能力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有一位成功企业家曾经告诉我,在他们老家流传着这样一个格言: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苦恼都是邻居造成的。我们奋斗了一辈子,似乎就是为了把房子建得比邻居漂亮一些,似乎就是为了在邻居的眼中造成这样一个虚幻的投影:我是幸福的。在许许多多的有关“幸福”的定义中,我认为瑞典作家拉格洛芙的说法最为精妙。她说,幸福就是对责任的自觉承担。比如说,一位母亲尽管经受了分娩的巨大痛苦,尽管她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付出了无数的辛劳,我们都会一致同意:做一个母亲是幸福的。因为她自觉地承担了这个责任。所以,在诸位刚刚跨入大学校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之际,我希望各位不要忘记拉格洛芙的忠告。从某种意义上说,自觉地承担责任,是我们获得幸福的重要前提。

  一位从美国回来的学者曾经跟我说,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去了美国之后,学业大多十分优秀。他们中的很多人能比较容易进入最优秀的前20%,却很难进入最顶尖的前5%行列。这是为什么呢?这位学者的答案是:中国的学生虽然聪明,也很用功,但缺乏想象力,缺乏深厚的人文素养。我想,他的话或许有些道理。在我看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或许还涉及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和定位。如果我们把世俗的、功利化的成功作为唯一的目标,这些目标一旦实现——比如进入欧美名校、有一份稳定而待遇优厚的工作等等,我们奋斗的动力就会随之失去。我们知道,从事一流的科学和学术研究,有时需要忍受长年累月、默默无闻的奉献与孤独。为了追求和坚持真理,有时不仅得不到世俗的成功,还要承担各种风险和牺牲。胡适先生曾说,做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要做到不降志,不辱身,不赶时髦,不避风险。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超越于一般功利心之上的真正动力,我们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也很难去从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和学术研究。

  当然,我个人并不反对成功——如果清华的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我作为教师,会在第一时间向你们表示祝贺、并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今天的发言,只是希望大家对现在社会上流行并成为重要意识形态的“成功观念”进行认真的反思,希望大家在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的时候,严肃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什么是我们的立身之基?什么是我们的人生价值所系?什么是我们的为人之本?

  对于这样一些问题,我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如果需要我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我愿意用下面这段话与大家共勉:

  做一个诚实而有趣味的人,

  做一个有责任感、有社会关怀的人,

  做一个热爱自己的志业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人。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22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来宾,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同学们步入大学,即将开始人生中一段最重要、最丰富多彩的旅程。对未来的大学生活,你们可能有着无限的憧憬和向往,也或许有着点点的困惑与迷茫。“如何才能不辜负大学的美好时光和青春年华”,一定是大家思考的最多的问题。

  大学生活不同于初中高中学习生活,在这里,你们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刻,探讨如何度过大学生活,意义重大。开学之际,我最想对同学们提出的希望就是发扬传统,回归常识,正本清源。这是个看似寻常的话题,但是在当前社会浮躁,过分追求物质占有和享受,有时又个人主义膨胀,功利主义盛行,常识和传统常常遭到遗忘和扭曲的情况之下,显得尤为必要。

  一、回归“做人立德”的常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立德为第一要务。对立德修身的要求,是儒家经典《大学》最重要的精神。品德、修养、诚信、孝道、担当是对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当代大学生应该是有知识、有文化的有德之士。人无德不立,人无德寸步难行。勤劳勇敢、尊老爱幼、见义勇为、勤俭节约等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年来出现了种种道德扭曲和丧失的现象,令人痛心,有时会使人无所适从。但是,这些不正常的现象不能代表中国社会道德的主流,只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非正常现象,中国主流社会正在召唤和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归来。我希望中国科大的学生们,不忘做人立德,要谨记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把修身立德放在第一位,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常怀友爱和仁爱之心,尊师敬友,助人为乐,爱人爱国爱科学,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德才兼备。

  二、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

  树立真正的创新观念和高远的人生志向

  读书是享受和增长知识的过程,科研亦是人生的高尚事业之一。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就是在大学生活中不要太过功利,单纯的认为大学就是考试通关、刷学分刷GPA,最后拿一纸文凭作敲门砖,接着考托福、雅思,出国留学,最后成“土豪”,当“大款”,开豪车,住豪宅。创造和传播文明,忧国忧民,不谋私利,胸怀天下,历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和光荣传统,期待你们能发扬光大。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就是要把发现科学和社会问题、解决科学和社会问题当成自己的矢志追求。在大学,我们学习知识,明辨事理,学会分析和思考,增强造福人类社会的责任感;我们参加科学研究,提高实验技术,培养科研能力,增长才干,探索自然奥秘,早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为了“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造福人类社会做贡献。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就是树立真正的创新观念和高远的人生志向。不要被社会上急功近利的观念和现象所误导和裹挟,不要把简单的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的研究当成创新,不要把常见的勤工俭学、摆摊卖串儿、走街串巷送快递件儿当成创业,不要把滥竽充数、写灌水论文当成科学研究的目标。同时,读书科研一定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切忌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找准问题,锲而不舍,究其本质;要平心静气,融会贯通,培养全新的挑战和进取精神,以及面对严峻现实问题时乐观自信的心态。回归“读书科研”的常识,我们就能:于自身,是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升自我;于社会,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三、回归“自理和自立”的常识

  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规划自己

  各位同学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到大很多事情可能是父母帮助或代劳的多,家人照顾的多。进入大学,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生,应该告别之前可能的依赖,要学会自理、自立和承担责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照顾自己,自己规划自己,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让家长放心,让亲友放心,让老师和学校放心,让社会放心。看到一些同学勇敢地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坐火车到学校报到,我感到很高兴,为你们自立的第一步点赞。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既有利于自己,又不影响他人。要劳逸结合,坚持锻炼身体,做到学习好,身体棒。要重视仪容仪表,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记住“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古训,自己动手洗衣晒被,打扫房间,使得环境整齐整洁,人人都成为“帅哥、靓女”。要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消费量力而行,生活水平上不盲目攀比,常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要反对浪费,勤俭节约,不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要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从中发现自身潜力,体会自立、责任和感恩的内涵,自己成长,也有益社会,为将来跨出校门、贡献社会做好准备。

  四、我希望同学们回归“独立思考”的常识

  保持头脑清醒,不冲动,不跟风

  大学旨在培养“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要形成独立之人格,独立生活是物质基础,独立思考是精神内核。独立思考具有改变人生、改变社会的力量,独立思考会产生牛顿,产生爱因斯坦,产生一个个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科学发现和发明。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价值观取向多元化,如何从碎片化的海量信息中去伪存真,如何从泥沙俱下的公众舆论中明辨是非,是在大学时代要练就的基本功之一。你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不冲动,不跟风,不“人云亦云”,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保持批判和质疑精神,不读死书,不迷信书本,努力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要学习历史,了解社会,明辨是非,扞卫真理,做中华文明回归和社会发展的先锋。同时,行胜于言。在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的同时,还要把理想付诸于行动,将你们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祖国发展之中。

  同学们,大学时代是重新发现自我、释放潜能的时代,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来到科大,不论地域、出身,也不论高考分数高低,大家都是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要以仁爱之心对待老师同学,保持事业上的进取心,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积极对待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快融入到科大这个大家庭之中,在中国科大开启人生的新篇章。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义,肩负起你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世界是你们的,中国的未来是你们的,淳朴智慧的科大20xx级新生同学们,我对你们充满信心,相信你们一定会无愧于伟大的时代,无愧于大学时光,无愧于未来!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23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新入学的师弟师妹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赵璞。今天,美丽的清华园又迎来了6000多名“清小研”。站在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五年前自己报到时的样子,那时候新生报到还不能自行上传ic卡的照片,于是那天凌乱的发型便永远定格在我的学生证上,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不管大家手中ic卡上的照片是否经过了p图软件的加工处理,在拿到这张卡的一刻,我们的人生从此将与清华结缘。在这里,我代表全体在校研究生,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五年前,我也和你们中的很多人一样,第一次走进综体,坐在某一个角落等待着我在清华的第一堂课。今天,我想就自己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一同分享。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搭建了自由交流的平台。我曾经读到过一篇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作者发现很多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研究突破,并非来自于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埋头苦干时的“顿悟”,而是产生在不同项目组的研究人员每周的科研讨论会上,足见良好的交流环境对我们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在清华园里,食堂的餐桌、宿舍的三角屋、荷塘旁的咖啡馆、甚至情人坡的草坪,都可以成为我们与老师、同学们自由交流、碰撞思想的场所。

  在清华,如果你想要探究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你可以随时随地发起一场专题微沙龙,邀请计算机系的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在清华,如果你是一名彻头彻尾的工科男博士,却想探讨中国a股底在何处,路在何方,你可以有机会与诺奖大师直面对话。

  在清华,如果你希望为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抹上一缕国际化的色彩,各类国际交流支持项目将帮助我们实现在海外研修的愿望。因此,我建议大家在校期间,充分利用清华提供的各类平台资源,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学科内、跨学科、国际化的交流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营造了追随榜样,形塑习惯的氛围。去年的毕业生代表张如范师兄,在学期间包揽了“学术新秀”和特等奖学金这两项研究生最高学术荣誉。荣誉的背后,是他坚持每周都写下自己近期的科研成果和错漏,毕业时他的笔记已经有十几本之多。

  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祖充,每天早上都坚持花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阅读本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几年下来从未间断。

  其实在清华,这些优秀的习惯并不独属于这些在同学们眼中“神一般的存在”:每晚在紫操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坚持每晚从实验室回来都要跑上3000米再睡觉;每个工作日的早上我们会发现大师兄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检查大家昨晚的实验数据;即使在每年最热闹喧天的校庆日,我们发现还是很难在老馆抢到一个座位,那里静悄悄的只能听到同学翻书时的沙沙声。

  这些简单的习惯汇聚成榜样的力量,共同组成了清华人的精神特质,而这种精神特质也在传承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

  我体会,清华为我们创造了跨越知识边界的环境。去年化学系的张希院士在给研究生新生的入学第一课上说过,要做到“心中有科学,眼中无学科”。作为研究生我们的任务是创造知识,而这种创造往往需要建立在对已有知识广泛涉猎的基础之上。

  钱钟书先生在清华读书时,曾发出过“扫平清华图书馆”的誓言。今天,清华这座校园所承载的知识容量不止体现在丰厚的藏书,更体现在为我们突破知识边界,探索崭新领域,提供了开放、包容、多元的教育环境。

  比如,选修一门创新创业课程,你便有机会和来自于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创业团队,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经历将脑海中的粗浅想法转化成实体产品的全过程。

  比如,参加一次到西南边陲的社会实践,感受乡土中国的魅力与文化,丰富自己对国情的深刻理解;再比如,当自己的研究遭遇跨专业知识缺乏的瓶颈时,尝试预约真人图书馆中藏有的100多位各专业名师资源,他们将帮助我们打开通往研究的另一扇门。

  同学们,清华足够大,这里为我们追求真理、实现梦想提供了优越的环境。这片环境是百年清华人,在奋斗和实践中一点一滴、不断积淀中形成的。它代表着这个园子的历史、精神和传统。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这片优越环境的受益者,更是这片环境的维护者和创造者。

  衷心地希望大家在清华收获真知、结交挚友,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一步!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24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很荣幸和全体师生员工一起,欢迎你们加入清华大学——期待你们用蓬勃朝气,激荡水木清华的人文日新;见证你们以青春梦想,砥砺百年学府的自强不息。

  和去年一样,我在给新生的邀请信中希望大家独自来报到。昨天上午,我在迎新现场,看到很多同学都是自己带着行李来的。新疆的再木然·乌斯曼同学一个人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广西柳州也有四个同学,说服父母,结伴而行。在这里,我要向你们开始学会走向独立表示赞赏和敬意。

  同学们,你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此时此刻,你们或许仍沉浸在旅途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之中,或许还在为终于摆脱应试教育的文山题海而如释重负;当然,你们更多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忐忑和期盼。今天,我想告诉你们,大学迎接你们的不仅有梦想、荣誉、激情和浪漫,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经历挫折、经历失败。第一次班会,你会发现自己思想不深、视野不宽,不再是群体的唯一中心;第一堂课,你会感到节奏太快、难以适应,不再是老师目光的焦点;第一次考试,你可能成绩靠后、大失所望,不再是熟悉的第一。于是,你们可能会开始怀疑以往的读书方式、学习习惯,甚至怀疑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能力潜质。同学们,挫败感是走向虚空沉沦或者迎接成功希望的分水岭。经历挫败,从挫败中学习,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学的必修环节。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懂得反思、学会坚守。长期以来,你们接受的大多是中规中矩、有标准答案的教育,你们习惯于做“听话”的好孩子。作为知识的倾听者和接受者,你们无疑是优秀的。但大学是什么?大学是要为你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你们走向成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大学培养的不仅是已有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未知世界的创造者和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教给你的不再是唯一的答案,而是教你懂得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懂得甚至有了答案也不意味着成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选择和没有预设答案的探索,你们难免会在前行中跌跌撞撞。懂得反思,就是在挫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重新定义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誉、什么是价值,不断追问生命的意义。学会坚守,就是在挫败中坚定自己的理想追求,在内心深处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望,在风险挑战面前始终坚持做人的原则、崇高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同学们,只有懂得反思、学会坚守,你才能在挫败中把握自我、拥抱青春、走向成熟。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寻找自信、挑战自我。挫败会让人迷茫。很多人会在挫败中丧失自信、迷失自我,来清华之前还是“梦想家”,来清华后,可能会“梦” 没了,只剩“想家”了。特别是看到各种知识、信息、机遇迎面而来,身边的“学霸”“神人”“大牛”比比皆是,你会更加迷茫和纠结,看不清自己要走的路。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搜狐CEO张朝阳当初在清华念书时,也对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很有挫败感,考试不拿第一心情就很糟糕,开始“虐待”自己:冬天在寒冷的水池里游泳,或者每天绕圆明园跑上几公里。正是经历了这种挫败,让他逐步增强了自信,敢于直面各种挑战,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同学们,清华园紧张充实的生活会让你慢慢认识到,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从挫败中学习,就是要挑战权威、塑造人格。在中学里,面对中考高考的压力,你们难免养成依赖课本、相信权威、听从安排的习惯,努力在既定的路线上比别人走得更快、做得更好。到了大学,你们可以听到很多精彩的讲座报告,接触到很多学术大师。权威值得我们尊重,但尊重不是迷信和盲从。去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来我校演讲,介绍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五个实验。演讲的最后,在谈到自己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体会时,他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今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同学们,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同学们,挑战和超越的接力棒现在已经传到你们手中。希望你们经过四年的学习,毕业时带走的不止是老师教的知识和方法,更多的是自己未知的问题。祝愿你们在反思中学会批判,在挫败中经历成长,在挑战中赢得未来,在美丽的清华园度过不曾虚度的青春时光!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25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作为浙江大学校长,我荣幸地在此欢迎你们的到来,并祝贺你们踏上人生新的起点!

  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荣耀的求是学子,成为全球50万浙大校友组成的求是大家庭中的一员。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英才辈出、蜚声中外的高等学府。建校120xx年来,浙江大学始终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希望,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发展成为在海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一流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竺可桢老校长当年在新生入学典礼上曾提出著名的两个问题:“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今天,我想从三个方面予以诠释:第一,大学是什么?第二,浙江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第三,各位应如何度过大学的宝贵时光?

  一、大学是大道之学,是深深的海洋

  我想,诸位不但对大学满怀憧憬,而且充满好奇。大学是否只是规模、气势上大一些的学校?只是小学六年、中学六年的四年延续?

  大学是大道之学。中国古代四书之一《大学》开篇阐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引导我们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革旧图新,最终达到完善的境界。

  大学是深深的海洋。浙江大学校歌首句“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开篇明义地阐释了大学的特征,大学是知识之洋、学术之海、思想之库,容纳千江万河,浩翰而永不自满。

  大学以育人为本。大学是一种肩负特殊使命的人类社会组织,育人是其根本的价值追求。大学研究最高深的学问,体现学科交融,汇聚名家大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创造者,科学的发现者,文明的推动者,崇尚“为学无际,际于天地”,引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二、立志为未来领导者,成为远航的船长

  培养什么样的人,体现了一所大学的气质、眼界和胸怀。75年前,竺可桢校长提出要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领导人才”。跨入新世纪,浙江大学回首百年历程,审视时代使命,确立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的本世纪目标。

  从浙江大学走出的诸位学子,应当成为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引领者,成为各行各业的将帅之才,成为在大海中掌舵远航的船长。中国古代经典《孙子兵法》说将才:“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凝练了作为领导者应有的品质。所谓“智”,即远见卓识,勤学善思,智谋远虑,灵活应变;所谓“信”,即诚实守信,公而无私,真诚待人,知人善任;所谓“仁”,即仁爱有德,与人为善,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所谓“勇”,即沉着冷静,坚毅果断,不惧艰险,勇于挑战;所谓“严”,即治理严谨,宽严有度,公正严明,严于律己。全球化时代的领导者除应该具备这五种基本品质外,还要适应国际化环境,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理解和交流的能力。

  诸位要想成为思想、知识、能力和身心素质俱佳的“船长”,就必须在大学的海洋中寻知、探索和锤炼。浙江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强调“宽专交”和“精深通”并重。在这里,你们可以发掘兴趣,精修学业,建构知识,演绎思想。希望学校中丰富的学科体系和深厚的文化氛围能满足你们求知的渴望!希望同学们在浙江大学的平台上为未来奠定扎实的素质基础。

  三、浙大学子的远航之路是求是创新之路

  浙江大学当年举校西迁,颠沛流离,仍立“求是”为校训,崛起为一流名校,赢得了“东方剑桥”之美誉。改革开放后,学校敏锐把握创新乃民族进步之灵魂、大学兴校之根本,为“求是”附上“创新”二字,丰富拓展了校训的内涵。如今,求是创新已经成为浙大独特的文化内核,成为浙大人追求卓越的自觉行为和内在动力。诸位要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未来领导者,你们的远航之路就是求是创新之路。大家应当以求是为基、以创新为魂,不骛虚声、不求虚名;坚持“无曰已是、无曰遂真”,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坚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开物前民、持之以恒。唯有如此,才能在大学的海洋中,在人生的航线上乘风破浪而海阔天空,历经风雨而终抱彩虹。

  各位同学,刚刚闭幕的伦敦奥运会为我们精彩演绎了 “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江山代有人才出,期待大家在大学之路、人生之路上不懈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

  让我们以此共勉!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26

  北京大学9月12日上午举行x级新生开学典礼,校长王恩哥在发言中将“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八个字送给全场新生,他还现场要求新生“管好自己的自行车”。

  今天,博雅塔下的北大第一体育场人工草皮在雨后还有些潮湿,为此,工作人员给参加典礼的新生发放了一次性雨衣,让他们可以垫着座位。早上8点半,开学典礼准时开始,来自元培学院的米登位作为新生代表上台发言。他分享了自己前不久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志愿服务的经历和感受,表示作为北大人应该有责任、有担当,要知难而上,让这份青春永不褪色。

  北大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北大教师将竭尽所能把新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他勉励新生要志存高远,否则就会在沉醉生活中迷失方向。

  校长王恩哥面向全场新生鞠躬,然后在掌声中走上讲台。他说今天是北大120xx年校史上的崭新一页,作为校长和老师,自己由衷感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他提到新生今后可能会面临许多选择,鼓励他们在四顾茫然时不要急躁,路永远在自己的脚下。

  在发言中,王恩哥说对于不少年轻的北大人,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今天在开学的第一课上,他把这八个字送给所有新生。他说,守正就是要有主心骨和精气神,希望新生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积攒正能量。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研究学问;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临近演讲结束,王恩哥以李商隐的名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鼓励所有新生。他还向新生提出了一个要求——管好自己的自行车。他说这是一件小事,可是如果做到了,不仅能收获整齐,而且还能学会约束自己,方便别人,“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北大人才是立得住、打不败的北大人。”

  4000余本科新生入北大 困难学生获“成长大礼包”

  20xx年有4076名本科新生去北大报到,其中本部内地本科生2809人,港澳台学生62人,第二学士学位50人,留学生338人,医学部817人。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今年考生的专业选择更为理性,长期以来扎堆报考经管类专业的现象得到扭转。在多个省份,北大法学、数学、物理、化学及元培学院的分数线超过经管类专业。今年北大录取的各省份第一名考生中,40%选择了基础专业。

  今年北大录取新生中农村户籍占18.5%,少数民族学生占11.9%,均为近年来最高。北大今年通过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录取250名学生。为资助经济特别困难的贫困专项计划学生,北大还投入近百万元设立专项助学金,每人8000元。

  在报到现场,约有500名经济困难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实现了入学。困难学生中,来自农村比例约占56.9%,来自中西部省份约占71.2%。

  据悉,北大高考结束后即开通“绿色通道”,提供“足额资金资助+13个非经济支持项目”相结合的“成长大礼包”。经济困难新生可领到价值20xx元到 15000元不等的礼包,包括21种生活用品、电脑、书包、健身卡、游泳卡、计算机上网卡、购书卡、电影兑换券、循环教科书、励志图书等基本生活物资,以及20xx元到10000元不等的助学金。此外,还通过燕园领航、优才拓展、燕园携手、公益基金等13个非经济支持项目,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给予他们自我成长的能力。

  针对100个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北大提前半个月就发放“燕园关爱助学金”到学生银行卡中,帮助学生购买车票、生活用品和支付短期生活费,总金额20万元。新生入学后,学生资助中心还将根据新生的经济情况和需求,给予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等经济资助,基本覆盖本科生在校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

  北大校长王恩哥一早就在“绿色通道”迎新,他勉励学生们在北大努力学习,珍惜在大学的时光,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27

  亲爱的20xx级新同学:

  大家晚上好!九月杭城如诗如画,充满江南的韵味。几天前,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杭州,参加G20杭州峰会的全球领袖和各国嘉宾,在此纵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今天,这座世界瞩目的文化荟萃之城、创新活力之城、开放联动之城、包容和谐之城,再次迎来了五湖四海的青年才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启用的浙大海宁国际校区,也首次迎来了近百名新生。欢迎你们来到“浙里”,加入全球60万浙大人的共同家园。

  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看到大家清澈而热切的眼神,充满对浙江大学的期待,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正如三十多年前的我自己一样。时光流逝,岁月轮转,数十年时间,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人类探索自然奥秘实现伟大的进步,地球村的社会和生态治理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人与技术、人与机器的结合正在开创新的未来。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大学教育正在快速改变过去的传统。学习目标正在发生变化,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的塑造,更加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更加注重专业培养与跨专业培养的结合,更加注重能力与素质的结合。学习方法正在发生变化,新思想、新技术深度改造传统的教育方法,重塑教与学的关系,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探究式、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更受欢迎。学习空间正在发生变化,教学活动场所加速全球移动,伴随信息网络的放大和认知技术的增强作用,实现多次数、多地点、多时段的学习,实现不同群体的共同学习、协同学习。全面创新的时代迎面而来,正在改变未来人才需求的结构,改变未来高等教育的格局,改变未来学习的模式。

  大学学习是同学们通向未来的阶梯。你们唯有学会学习,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未来世界。浙江大学是一所具有优良教育传统和改革精神的学校,人才培养实力雄厚、特色鲜明、享誉全球。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形成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四位一体的模式,致力于培养未来世界的创新者和领导者。作为浙江大学的学生,你们将深度参与到学校教育改革的洪流,尤其是通过学习方法的创新,不断适应新的学习目标、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要求。

  学校创新全人教育的培养模式,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深度融合的全人教育,就是针对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培养。同学们,要以通识学习为基础,发掘人性知性之美,汲取多领域的知识养分,掌握多学科的思维方法;要以专业学习为根本,掌握系统的学科能力,培养专注的研究习惯,激发极致的创新才能;要以交叉学习为特色,强化创造性的认知结构,形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素质;要以思政学习为引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思想的境界和人格的魅力。希望你们通过深度学习的融合,感悟科技创新之浩瀚、人文思想之深邃、艺术表现之灵韵、道德品格之崇高,进一步塑造博雅与人文、科学与基础。

  学校构建全过程的教育生态圈,加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协同培养。四课堂协同培养彰显紧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导学关系,构建全面素质能力提升的教育生态。同学们,要强化第一课堂的课堂学习,增进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掌握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要强化第二课堂的校内实践,联合不同专业的同学,增强创新与团队合作精神;要强化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联接专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在实干创新中快速成长;要强化第四课堂的国际交流,把握海外学习锻炼的机会,提升全球化认识与思维能力。希望你们,通过四课堂的融通,整合利用课内外、校内外和海内外的学习资源,在师生互动的生态环境中扩大学习效果。

  学校打造全方位的教学新体验,深化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创新互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推动学习模式的不断创新,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同学们,要变化课堂学习方式,积极参与研讨互动提高学习的效能;要把握慕课学习机会,主动争取全球名师的知识传授与思想交流;要利用移动学习环境,随时随地进行沉浸式的学习;要融入学习网络平台,快速汇聚整合海量学习资源。希望你们,通过学习平台的自主联动,促进多种学习渠道的结合,感受先进的学习交互体验,推动学习方法的优化与创新。

  同学们,学习是一个认知与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成效取决于知识的综合联系和应用的情境激发;学习也是一种环境与社会建构的过程,学习成果源自多主体的互动交流和共同实践。面向未来的学习,必须融入网络链接的学习共同体,必须适应通专融合、通跨融合的学习方式,必须汇聚学校、社会、全球的学习资源。浙江大学将竭尽全力,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打造最优的学习生态,为你们健康成长创造一流的环境。希望你们在浙大,牢牢把握学习机会和学习平台,努力学得更丰富、学得更深入、学得更有效、学得更精彩。祝愿大家在“浙里”,度过人生最弥足珍贵的学习时光!

  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28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各位嘉宾,昨天是我上课的日子,我选择的题目是“企业家如何处理复杂关系”,跟我合作的是中欧商学院的梁能老师。为了选什么题目,怎么把这个题目讲好,我和我们联想管理学院的沈磊和梁能老师,前后一共讨论过十次,我还把梁能老师请到了海南,待了四天,研究怎么样把这个事办好,课讲得怎么样,我真得不好评价,但是确确实实在我记忆中,近十年来,我没有这么认真地准备过稿子。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在去年9月2号,听过一次这样的课,马校长、郑局,还有上次讲课的是裘老师,还有汇报讨论会,如何讨论办学,参加这次活动,对我很大的震动。我本来带着一种完成交代朋友任务的心态,到一定要讲好这堂课,变得严肃认真。我跟马云相识相交十三年了,因为说得来,互相尊重,成了朋友。

  现在马云是什么人物呢,是中国民营企业界的标志性人物,是在国际上给中国经济、给中国企业长脸的人物,像姚明一样跟奥巴马交流,我想马校长主要精力还是如何把阿里做好,这个会占用他很大的精力,除此以外,他还要很认真地处理各种复杂关系。

  我在很多角度看过他的摄影照片,看见他满脸微笑地握着各界人士的手,其中有政界、商界、科技界、文艺界、体育界,已经让他很焦头烂额,我不知道他回家还要不要做功课,在这种情况下,要办湖畔大学,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态度,这真的像他刚才说的,要在中国办一所能够发现、训练企业家、创业者的独特的一个大学,还是说也像刚才说的,是几个朋友在一起,一高兴,说了那句话,咱就往下走。他是什么态度,我讲话、讲课,那就是什么态度。

  其实最开始我为了完成任务,我是在那个时候,觉得他的态度多半是硬顶的,因为办这个学校,认真地办,真的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掂量着,因为我有多次、多个机构跟我讨论,希望我跟他们办一所这样的学校,还有一所中国的著名大学校长,邀请我去当商学院院长,我都婉言拒绝了,我婉言拒绝的理由,这件事太难做了,太累。

  在上次那个讨论会上,我亲眼看见事情怎么做的,看见了马云的认真,看见了他调动了他的智慧、调动了他的能力,他是真要把这个学校办好,我觉得学校还是很难办,因为在中国的商学院,绝大部分学校老师都是从这个学校里面出来,就当那个学校的老师,缺少实战经验,但是像我们这样有实战经验的人,就能把学生教好吗?我想也不是。那用什么样的方式能把他们组织得更好,这确实是一个题目。而在那次汇报会上,他们在认真研究,就像今天一样,不停去做,在研究怎么样去定我们的目标,怎么去实现这个目标。

  另外今天的学员,从刚才讲话的这位表现出来,你们都是了不起的人,在那次会上精心研究设计,怎么去选学员,一切都是在精心设计之中。我想十年后,学校会是什么样,我已经说不出来再激动人心的话,因为马云都说了,无非是十年后,能不能把这个学校真得办成一个独特的,能够培养企业家和创业者,那不叫培养,他是叫发现和训练,我还弄不清楚培养、发现和训练是有什么区别。

  另外十年之内,是不是湖畔大学的学生有相当的一批就成了中国经济推动的力量,还有到底能培养出多少个像马云这样牛逼的牛人,为什么只能是十年呢,因为我相信我在十年内健康地看见这件事还是有把握的。不管怎么说,马云先生,十年后,记住,要认真地邀请我到这儿来吃顿饭,让我亲眼看看,那时候湖畔大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将非常愉快地接受这个邀请,好,谢谢。

北京大学教授2023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 篇29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上午好!每年这个时候都激动人心,复旦又迎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青年。今年共有三千多名本科新生入校,你们的到来让这所有着120xx年辉煌历史的大学更加朝气蓬勃,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祝贺大家正式成为复旦大家庭的一员,复旦欢迎你们!至此之际,我们还要特别感谢各位中学校长及家长们,谢谢!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是你们人生的新起点。考进了复旦,证明你的过去是很有成就的,而你要证明你在未来有成就,必须在新起点上规划你的未来。在此,我送大家一句话,尽快发现自己,打造未来。自己的未来要自己掌握,不能等待!

  你的未来可以冲上云霄,可以潜入大洋,复旦为你的飞跃或探底提供平台。复旦120xx年的沉淀,积累了文明的瑰宝,新时期的建设成就,使它焕发着青春的力量!我们最近提出要建立全方位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我们有令人羡慕的学科体系供你选择专业的爱好!2+2的教学组织模式给了你再次选择爱好的自由。通识教育让你知识宽广,打下人生发展的坚实基础。中国特色书院让你在课堂外修身养性,塑造自己优美的品质。创新创业和实践教育让你在活动中不断发现自己,调整人生发展志向。出国访学,让你胸怀全球!你的师长师兄师姐时刻在你身边,为你助威建言!复旦的平台是要让你们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国际视野”的领袖人才和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亲爱的同学们:在复旦学习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既有大量的挑战又有大量的机会。大家知道G20吧,但你不一定知道Y20,它是G20的六个分会之一,让世界青年领袖聚集一堂,共议全球事务。今年就在复旦召开,他们共商世界和平发展。你不想参与这样的机会吗?刚刚过去的暑假,全校有超过270支实践队伍、20xx余名本科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与调查研究,在最一线、最基层的地方认识国家、服务社会、增长才干。这个夏天,有800余名同学在耶鲁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等世界知名学府交流学习,开阔国际视野。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参加海外交流的比例超过了45%。当然,你要完成很多作业、很多考试,而同时要努力创新创业,不然就会落队,你的师兄师姐曾经创造了记录,一个人在本科期间发表了11篇SCI论文,你们愿意向她学习吗?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如何的优秀,你将来如何的杰出,你首先是一名复旦人。去年,我送给你们的师兄师姐三句话,今天在此重提,就是你们要真正成为复旦人,首先要有复旦魂;复旦人要有本事;复旦人就要爱复旦。同学们要真正成为复旦人,首先要有复旦魂。同学们要读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并用心铭记,一生践行。同学们要体验复旦“学术为魂”这一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为真理而不计名利的学术风骨。无论是中国学生还是海外留学生,同学们都要学习“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都要为中华民族、各自的民族和人类文明事业的进步而努力!同学们要不断追求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的完善与提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正确的价值观落到生活的每个细节,落到你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复旦人是靠本领打造未来的。

  同学们,今日之复旦,汇聚着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两所名校的历史基业和共同财富。同学们要爱护她、保护她、珍惜她!原复旦大学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是国人创办的第一所公立高等医学院校。现在复旦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你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加入复旦,也应担当起复旦人的共同使命。在未来的5-20xx年间,学校将秉持“守训笃实、融合创新、人心聚学、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不断向世界一流的目标挺进。我们追求的是,拔尖的学生质量、优质的师资队伍、强的综合实力、大的社会贡献、优美的校园环境。这对你们来说,意味着幸运与机遇,你们将成为复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亲身参与者和见证者。学校将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链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本科生培养与教育提供有利条件,营造良好氛围,为大家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同时,这也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你们在复旦不断加速冲刺的阶段进校,就势必要严格要求自己,跟上复旦的加速度,和学校一起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复旦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为大家提供一流的资源与平台,我也相信大家一定有勇气、有毅力、有魄力开拓进取,创造未来!希望你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在最美的青春年华奋斗,共同为复旦的发展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教师开学典礼返校演讲(精品26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转眼间又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春天,在这崭新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虎年。迎来了新学期新的开始,假期是愉快的,幸福的,同时也是短暂的。我们要从假期的休整状态回来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来。...

  • 2023开学典礼即兴演讲(精品28篇)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今天这个欢乐的时刻,我们一中专环境优雅的校园里迎来了一批新的主人——20xx级的全体新同学。...

  • 关于开学典礼的演讲稿(精品28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当盛夏的躁热渐渐褪去,当金桂的馨香飘逸悠远,我们红旗小学全体师生,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又相聚在那里,迎来了一个新的学年,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 新生开学典礼家长代表发言稿(精品11篇)

    尊敬的岫岩一中王佳校长、尊敬的岫岩一中全体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二年七班刘思涵同学的家长!在众多的优秀家长里,我能站在这,要感谢一中学校的领导!感谢二年七班班主任乔广禄老师!也要感谢我的孩子,感谢同学们!!岫岩一...

  • 教师在2023年秋开学典礼的演说稿词(精品26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们终于度过了夏日的炎热酷暑,迎来了20xx年的第一阵凉爽的秋风。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又相聚在一起举行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典礼。...

  • 2023开学典礼小学生致辞(精品26篇)

    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敬礼)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始。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心情非常激动。首先,我代表四(1)班的同学对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祝福,祝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 开学典礼新生代表发言稿(精品27篇)

    尊敬的学院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打开20__的大门,一个新的学期又悄然开始了。新的学期,新的希望,新的起点,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踏着春的节奏,合着播种的快乐,迈着轻盈的步伐,我们开始了求知生涯中的又...

  • 2023年开学典礼演讲稿(精品27篇)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在初一的学习时光里,我笑过,哭过,那些偶尔失败时流下的眼泪,则化成了如今宝贵的学习经验。曾记否,多少夜晚挑灯夜读,笔尖在洁白的草稿纸上轻而快地跳着芭蕾舞,数字和公式布满了我的脑海,而考试的结果...

  • 2023北京大学教授开学典礼老师演讲词(精品30篇)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各位新同学从五洲四海汇聚到这里,与未名湖、博雅塔结缘,为古老的燕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是同学们人生新的起点,也是北大120xx年校史上崭新的一页。...

  • 小学生秋季开学典礼教师讲话稿(精品29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又是一年秋风到,在这秋高气爽的时候,带着希望和欣喜我们回到了亲爱的学校。新学年新气象,我们也应当有新的思想,新的目标,新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