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
本学期我们专升本的需要补修《课程与教学论》这一门课程,转眼间,开学至今已经一个多月了。这门课程原本每周有四节课时,但有两节课我们有其他课程与之重复,像这样的情况对我们专升本的很正常不过了,所以我们在本课课堂上的学习时间要比原班生少很多,只能抽时间去补。尽管如此,经过对《课程与教学论》一个月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通过潘老师对本门课程的精心讲解,我们学完了前两章的内容,我们初步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在学习一门课程,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同时通过学习过后我们也要有所收获,记得潘老师在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对我们说过这门课学习有没有必要性,要看我们学习这门课之后的变化,在这里的变化指的是:
一、我们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对教材里的基本的知识、概念是否能够了解,记住。二、我们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去解决它,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在学习之后我们的心境、眼界是否有所变化,有所提升。
通过对前章的学习,首先,我们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任务有三个方面: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了解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比如:我们知道了《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提出了教学相长、藏息相铺、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善喻善教、师严道尊等重要思想和原则。我们
还知道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知道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中阐述教育性教学原理,同时它是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还有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苏格拉底......等常识性知识。
其次,我们明确了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每个学科都说自己很重要,这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每个学科的确也都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学科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而对于特定学习者来说,不同学科的价值就各不相同。尤其对当代大学生来讲,学习科目具有专业方向性,对我们小教专业来说非常重要,是我们在未来胜任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想学好这一科目,需要掌握好学科的基本结构,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能,最终取得进步和发展。
最后,我们掌握了课程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程就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和组织起来的教育性经验体系。课程有文本和实践两种表现形式,如: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从原始课程到古代课程再到现代学校课程,这是课程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具体课程形态进而和课程体系,如“四书五经” 、“三、百、千、千”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懂得了课程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中社会、儿童和知识,学校教育制度、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及课程自身的辩证否定之规律等式基本的影响因素。
这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要比较系统地理解、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增强学习的自觉性;通过理论与案例的结合,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备解决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2
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有辛勤的付出,有甜美的收获,也有让人叹息的不足与遗憾。现在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宿舍里总结一下我这一学期在《信息技术教学论》的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其实在刚拿到《信息技术教学论》教材的时候,我认为这门课程应该会上的相当枯燥,沿袭传统的老师灌输式的模式进行教学。说实话当时真的是看到这门书就头痛,想想要上这门课就害怕。可是姚老师的特殊的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却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我学习的积极性。
尤其是我们组在全班六个组里面相对比较特殊的组员组成,也从侧面让我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让我更好的懂得了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我所在的组是第五小组由十一个成员组成,有六个男生和五个女生。说实话不是每一次上课我们组都实到人数等于应到人数的,除了十六周晚上的那一次。而且每一次的作业也并不是大家平均分配完成的。虽然在做作业的时候难免心里会有小小的不爽,为什么自己要付出的比别人多呢,可是和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还是好开心。因为大家立场不同,认知结构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在每一次讨论的时候都会在不经意之间碰撞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火花。或许因为我们组在老师同学眼里总是乱糟糟的,可是我觉得我们的讨论的某些结果还是挺有新意的。比如在有关在有关讨论法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了“让学生从乐于参与讨论,到一参与讨论为乐”的结论,在关于“中学信息
技术教学环境访谈报告”中我们通过与临汾市第七中学信息技术老师的深入访谈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性质而言,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传播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工具,是“鱼”和“渔”能够兼得的工具。所以信息技术课程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把学习方式提升到发现学习的高度,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等等。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活动主要有两个:教师访谈和课前五分钟的粉笔字练习。先说一下这次关于整个访谈报告过程点点滴滴吧。在访谈报告的编写过程中,我们集思广益,吸取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的思想。访谈内容分两块:学校机房硬件资料和人文资源访谈。通过对最初问题的分析和整理,最后确定了 个问题。经过与临汾市第七中学信息技术教师X老师的多次协商,最后定于20xx年4月25日与X老师进行了关于临汾市第七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环境的交流。通过访谈,我们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学校资源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由于信息技术只列入会考范围,而且难度不大,所以同学们大多将信息技术作为消遣放松的课来上,教师也也给予学生充分理解,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很少,其余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练习。学校在硬件配置方面很多都是应教育局等的要求做面子工程,并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除了对高中信息技术了解更沉入以外,我认为我最大的收获还在于第一次真正实际运用了访谈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1.我们虽然在访谈以前设计了访谈提纲,但在真正应用于访谈
过程中,却因访谈目的不明确,导致问题过于浅显。2.在访谈中过于关注自己关注的问题,而忽视访谈目的,几乎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3.我个人认为高中信息技术老师有点过于安于现状,与我心中关于老师的定义有一定的差距。例如,在我让高中的时候,我的信息技术老师就经常教导我们,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要关注新信息。可是当我问及X老师是否会经常去关注这方面的信息时,他却以时间有限或者这与他所教课程无关而否定之。再来说说关于粉笔字练习的那次酸甜苦辣的经历。在上去写以前,我们设计了很多种方案,想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结果好像有点过于注重形式而缺少了对内容的关注。所以写上去的句子长短不一,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我们的初衷。
在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实际收获是通过三次登上讲台,很好的锻炼了自己。使自己讲课的语言和体态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出现“恩”“然后”等口头禅的次数大为减少,动作也少了一分僵硬感,多了一丝女老师应有的甜美的微笑。这还间接促进了我在微格教学中相对较好的表象。^_^ 我做了“学生注意力”“讨论法”以及“日本信息技术发展史”小组汇报。“日本信息技术发展史”是第一次,由于这一次准备的不够充分,自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也不够透彻,所以在汇报过程中基本上是完全依赖与ppt,我站在讲台上相当于一个播放器,把ppt中的内容给大家念了一遍。在第二次汇报“学生注意力”时,我总结第一次的失败经验。由于这一部分内容在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自己对ppt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基本上吃透了,在讲课的过程中就能够脱离ppt,根据自
己的理解,真正的将给大家听。虽然这一次相对于第一次登台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自己还不是很满意,认为这次作业中完全是前人之谈,没有自己的创新点。所以在第三次关于“讨论法”的汇报中,我避陈出新,总结出我们小组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讨论,让学生从“可与发言”,发展到“以发言为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能力的提高比单纯的知识的获取更有用。我在这学期《信息技术教学论》这门课的学习中,不仅学到了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信息技术教师发展方面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访谈进行科学研究,提高了自己的讲课技能,在小组写作中增强了合作交流意识,更善于和大家合作了。
很谢谢姚老师对教学方式大胆的改革,我认为咱们的这次教学方式改革整体来说是成功的。最后,我还想向您提点建议:1.不要整个学期都按小组的方式进行上课。如果长时间相同的小组进行学习,会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班上其他同学的距离变远。2.讨论时间不要留的过长。如果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过长的话,学生就会在一起讨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3.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讨论的,讨论话题过多的话,会让学生对讨论的方式产生厌倦感。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3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与各位老师一起交流。在我的心目中我们体育教师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就以我们小学体育老师来说,每天我们最少是三节正课,早晨和课外活动还有二节的训练,这样我们一天就有五节课,这还不包括课间操的组织和参加外出比赛的时间。即然我们这样辛苦,外界对我们的印象是什么呢?清闲。我想,这一方面是人们对我们工作的误解,另一方面还有我们教师自己的原因,那就是不拘小节。不拘小节原本是我们体育教师的美德,但有时候却又是我们致命的伤。具体在教学中表现有如下六点:
1.各种计划的制定: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学期开学之初各种计划的制定,包括学年、学期、单元教学计划、学时计划等,不仅是我们上课必须的,也是我们检查所必须的。可是就是这样一些常规性的计划,我们很多的老师却往往不注意积累,往往在检查之前才想起自己这样也没有做好,那样还没有打出来。这就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拖沓的印象。并且今年写了明天说仍了。今天我教给大家一个方法。现在各学校都有老师自己使用的电脑,你可以把这些计划建一个文件夹,如果你自己十在懒得写,你就在网上下载一个文件,然后再根据自己所认的学科进行修改一下,所有的教学计划也就OK了,以后用着的时候修改一下就行了,真是一劳永逸,大家不妨一试。
备课还有一个集体备课的事。比如说上优质课,你自己的水平不行不要紧,和自己组的老师进行讨论一下,这里应该怎么上,那里应该怎样讲,大部分问题就可以解决,如果还是不行,我们也可以向兄弟学校的老师学习。现在不是都是联谊校吗?你可以与联谊校的老师进行交流。当然交流必须是相互的,不能只等着别人去教你,你还应该主动帮助别人提高才行。比如说你上课不行,可是在训练上有一手,你就可以把你自己的经验也给联谊校的老师说说,这样才能真正的互相提高。
2. 根据课时计划,课前要布置好场地,备好器材,做好安全检查工作。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俗话说:教育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我们教师先换好运动服上体育课,这不仅能给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更重要的也是便于我们的教学。在我的教学史上,就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3. 做好学生体育骨干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生练习时应安排好保护和帮助,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的老师经常说:真奇怪,怎么孩子上你的手里都那么听话,可自己的学生不管自己怎么管都不行,其实根本的原因就是这里,你有没有培养好自己的体育骨干。在我们学校二年级有这样一个班级,我不在的纪律比我在还有好,为什么就是他们班有一个好的军体委员和班长,比喻说有的学生违犯了纪律,让军体委员抓出来了,这时我让他们进队练习他们一定不敢,因有军体说你回去他,他们才敢回去。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感到很纳闷,学生为什么听军体的现不听我的,为此在一节室内体育课上我就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他们说:“军体委员很厉害,你不厉害,所以我们怕军体!”
4. 体育课对学生即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又要关怀、爱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得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说到体罚对于我们体育教师又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学生违犯了纪律罚学生跑圈是常事,并且我们体育教师还经常打学生一巴掌,踢学生一脚。说良心话我们这样对待生更主要的是恨铁不成钢,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但是我们这种做法确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我就多次遇到过有的家告我们体育教师体罚学生的情况。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5. 体育课应以实践为主,要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锻炼。运动量和练习密度要适当,做到科学合理。教师讲解要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动作示范要美观、准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有一些老师的认识上有了一些误区,认为体育课只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行了,体育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就不重要了,所以一些危险的项目我们就不上了,这是不正确的,体育课必须让学生跑起来,跳起来,不出汗的体育课绝对不是好体育课,希望老师一定要认识这一点。
6. 课后应认真填写“课后小结”,注意积累学生考核与体质资料,并认真分析对比,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要认真学习体育理论,注意总结教学经验,每学期要写出专题总结,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4
通过这几年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达标工作中的感受,及其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教学中的体会性练习有了深入的体会。在以往的抓达标过程中,达标困难的同学往往表现出动作不协调。体力分配的欠缺,使得学生往往因为动作不协调而产生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学生本人对体育锻炼有意识的逃避。对其终身体育锻炼的发展意识制造了障碍。是孩子本身不适合运动,还是老师教学中有误区呢?为此,我进行了反思和实践。
儿童早期对体育活动基本上表现了积极的态度,愿意和喜欢投入到运动本身当中去。特别是有趣味性的运动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和爱好逐渐的具有倾向化。即使是再不从事锻炼的人,在某一特定场合与条件下,也愿意全情的投入其中。这说明,每个人都是能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是有其心理和生理需要基础的。新课标的出台,就是要求体育工作者把这种情绪化的偶尔锻炼,转变为从小就开始培养与引导习惯性、自主性的终身体育锻炼。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体会性练习是利用辅助练习器材、改变运动环境和分解模仿等手段来解决适龄学生普遍存在的、对全过程的运动技术较难理解的环节。使学生对此项运动有比较清晰的的感知印象,能够比较合理、轻松的掌握此项运动技术,并愿意就此参与和提高。
体会性练习在新动作的学习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低段的学生。在大纲的三年级的立定跳远教材中,要求上、下肢协调用力、动作迅速连贯、落地稳定。我重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双脚连续跳台阶来体会上下肢协调与连贯、稳定。随着台阶高度的递增,学生随意应付的思想因为任务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心理准备和注意力集中上开始提高起来。谁也不甘心落在后面,又都条件反射的不想受伤而在自然中突破了教学重点中的协调连贯和稳定。利用辅助器材(助跳板加体操垫)来巩固落地的轻巧和稳定,体会腾空后的伸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展示分解动作学生较难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客观条件有一定不便,利用辅助器材的体会性练习就更显其突出性。助跳板满足学生跳得更高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延长动作完成的时间,以弥补低龄儿童观察力和感知能力的不足。使其在练习中有了成就感,体会到了充分伸展和收腹动作的连接,提高了学生身体的感知能力,为今后的助跑跳远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20xx—20xx学年下学期与上学期的立定跳远成绩相比,平均提高了8厘米以上,最高的进步了有21厘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小学三年级的耐久跑教材中,要求初步掌握途中跑技术,发展一般耐力。因为刚开始接触耐久跑,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在体力分配和心理承受意识方面。在成绩表现上很差,体力消耗大,心肺感觉难受。存在消极情绪、厌学现象。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儿童年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教参的思考。我在本学期调整了教学思路。除了在技术动作上的练习外,着重强调体会性练习,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绕自然环境的队列跟跑、连续的跑走交替、中速跑和慢跑交替,一切暗示和要求都围绕着有节奏和控制速度进行。蹬地、摆臂、抬腿、呼吸配合的节奏的感觉和体会。长跑后放松调整,要求学生慢走、深呼吸后躺在草地上闭目休息,四肢尽量张开,体会运动后的感受。此举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绝大多数同学有了很舒服的感觉,逐渐体会到了长跑的乐趣。在心理上接受了长跑这项枯糙的运动,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基础。学生成绩普遍提高了10秒以上,最大的有40多秒。
综合而论,体会性练习让我在教学中感到了成功,也让学生感到了成功,并且体会到了进步带来的喜悦和运动的乐趣。鉴于于中低段学生对运动技术上掌握的困难,体会运动的节奏和运动后的感受是我今后教学的重点;辅助练习和方法是我今后钻研教材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是我今后的教学目标。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5
通过这几年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达标工作中的感受,及其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教学中的体会性练习有了深入的体会。在以往的抓达标过程中,达标困难的同学往往表现出动作不协调。体力分配的欠缺,使得学生往往因为动作不协调而产生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学生本人对体育锻炼有意识的逃避。对其终身体育锻炼的发展意识制造了障碍。是孩子本身不适合运动,还是老师教学中有误区呢?为此,我进行了反思和实践。
儿童早期对体育活动基本上表现了积极的态度,愿意和喜欢投入到运动本身当中去。特别是有趣味性的运动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和爱好逐渐的具有倾向化。即使是再不从事锻炼的人,在某一特定场合与条件下,也愿意全情的投入其中。这说明,每个人都是能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是有其心理和生理需要基础的。新课标的出台,就是要求体育工作者把这种情绪化的偶尔锻炼,转变为从小就开始培养与引导习惯性、自主性的终身体育锻炼。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体会性练习是利用辅助练习器材、改变运动环境和分解模仿等手段来解决适龄学生普遍存在的、对全过程的运动技术较难理解的环节。使学生对此项运动有比较清晰的的感知印象,能够比较合理、轻松的掌握此项运动技术,并愿意就此参与和提高。
体会性练习在新动作的学习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低段的学生。在大纲的三年级的立定跳远教材中,要求上、下肢协调用力、动作迅速连贯、落地稳定。我重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双脚连续跳台阶来体会上下肢协调与连贯、稳定。随着台阶高度的递增,学生随意应付的思想因为任务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心理准备和注意力集中上开始提高起来。谁也不甘心落在后面,又都条件反射的不想受伤而在自然中突破了教学重点中的协调连贯和稳定。利用辅助器材(助跳板加体操垫)来巩固落地的轻巧和稳定,体会腾空后的伸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媒体展示分解动作学生较难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客观条件有一定不便,利用辅助器材的体会性练习就更显其突出性。助跳板满足学生跳得更高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延长动作完成的时间,以弥补低龄儿童观察力和感知能力的不足。使其在练习中有了成就感,体会到了充分伸展和收腹动作的连接,提高了学生身体的感知能力,为今后的助跑跳远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学年下学期与上学期的立定跳远成绩相比,平均提高了8厘米以上,最高的进步了有21厘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小学三年级的耐久跑教材中,要求初步掌握途中跑技术,发展一般耐力。因为刚开始接触耐久跑,最主要的矛盾体现在体力分配和心理承受意识方面。在成绩表现上很差,体力消耗大,心肺感觉难受。存在消极情绪、厌学现象。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儿童年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教参的思考。我在本学期调整了教学思路。除了在技术动作上的练习外,着重强调体会性练习,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绕自然环境的队列跟跑、连续的跑走交替、中速跑和慢跑交替,一切暗示和要求都围绕着有节奏和控制速度进行。蹬地、摆臂、抬腿、呼吸配合的节奏的感觉和体会。长跑后放松调整,要求学生慢走、深呼吸后躺在草地上闭目休息,四肢尽量张开,体会运动后的感受。此举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绝大多数同学有了很舒服的感觉,逐渐体会到了长跑的乐趣。在心理上接受了长跑这项枯糙的运动,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了基础。学生成绩普遍提高了10秒以上,最大的有40多秒。
综合而论,体会性练习让我在教学中感到了成功,也让学生感到了成功,并且体会到了进步带来的喜悦和运动的乐趣。鉴于于中低段学生对运动技术上掌握的困难,体会运动的节奏和运动后的感受是我今后教学的重点;辅助练习和方法是我今后钻研教材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是我今后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的社会适应,我都将大胆的采用合理的体会性练习的手段和方法,来满足于三个有利于。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6
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 21 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许多小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 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理曲线而进行教学, 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技能及创造性的主体功能, 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 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素质课, 使学生练而无味……如此教学, 导致学生虽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 至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 停滞不前, 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 体质水平下降。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进行了体育教学新的尝试,利用快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造能力。快乐式教学就是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 要先着手于培养学生对体育、体育课的兴趣开始,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 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热情。
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注重在快乐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意识,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利用游戏和竞赛,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 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例如“,大网鱼”的游戏, 我们精心设计场地, 创设“大海”的景象, 跳箱作“礁石”, 垫子作小鱼的家, 还有水草、鱼网, 老师当渔夫, 学生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 在收获中学,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创造能力, 从而达到了“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等等一系列满意效果。
快乐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
融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决不能言辞过激,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在情感上给学生以温暖。
二、教师要利用精彩的语言,巧妙地进行新课学习。
培养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新课学习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 我们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去对学生教育引导,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且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低年级教学可采用童话形式,把学生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小猫、小狗、等小动物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
四、教师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权”,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 边想边练、去尝试和体验, 并与同伴互相交流,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做到这一点, 需要教师不断创造性地运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 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例如, 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程,内容是基本的身体活动和武术,我们将一组独木桥、爬竿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 编成一些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唱边模仿, 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了动作, 又学会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增加了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和睦, 教学充满乐趣,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由于是快乐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就要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 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 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意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松紧适度, 放中有收、收中有放, 让学生在学习到本领的基础上充分享受体育课的乐趣。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其在快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能力, 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效果。最终使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收到更理想、更满意的回报。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7
今天学校的体育工作直接影响着 21 世纪建设人才的素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应该是很快乐的。而许多小学生并不十分喜欢上体育课,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 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理曲线而进行教学, 从而忽视了学生接受技能及创造性的主体功能, 使学生练而无趣;其次是为了考核、考察的达标要求, 拼命地把体育课上成基本素质课, 使学生练而无味……如此教学, 导致学生虽喜欢体育,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 至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 停滞不前, 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 体质水平下降。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进行了体育教学新的尝试,利用快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造能力。快乐式教学就是要从传统的讲授式、单向传授式转变到启发和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上来, 要先着手于培养学生对体育、体育课的兴趣开始,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互助、互学的过程, 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及热情。
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注重在快乐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自主意识,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组织形式,利用游戏和竞赛, 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 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例如“,大网鱼”的游戏, 我们精心设计场地, 创设“大海”的景象, 跳箱作“礁石”, 垫子作小鱼的家, 还有水草、鱼网, 老师当渔夫, 学生在大海里自由自在的小鱼。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 在收获中学, 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创造能力, 从而达到了“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等等一系列满意效果。
快乐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要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建立融洽的情感氛围。
融洽的师生情感, 教师要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决不能言辞过激,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在情感上给学生以温暖。
二、教师要利用精彩的语言,巧妙地进行新课学习。
培养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 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新课学习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依赖和信任情感, 我们利用他们的“童心”、“童趣”、“童语”去对学生教育引导,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注意力,从而能主动、积极地进行锻炼,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选择学生感兴趣并且适合个性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小学生年龄跨度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探索、发展。低年级教学可采用童话形式,把学生非常熟识和喜爱的小猫、小狗、等小动物编成故事内容,进行教学。
四、教师要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权”,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 边想边练、去尝试和体验, 并与同伴互相交流,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做到这一点, 需要教师不断创造性地运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 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例如, 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程,内容是基本的身体活动和武术,我们将一组独木桥、爬竿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 编成一些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唱边模仿, 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了动作, 又学会了克服困难的精神, 增加了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和睦, 教学充满乐趣,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由于是快乐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就要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 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 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意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松紧适度, 放中有收、收中有放, 让学生在学习到本领的基础上充分享受体育课的乐趣。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其在快乐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能力, 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效果。最终使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收到更理想、更满意的回报。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8
一年级数学课本从形式上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更广泛的发挥空间,应该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能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本来枯燥的数学变得更有趣,只有对数学产生兴趣,才是学好数学的根本。对于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已经接受到了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数,例如数人数、桌子等,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都有哪些数。还让学生说出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数字,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生永远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是学好数学的保障。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儿,也能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新鲜的事物,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儿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我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例如,在上《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给孩子拿来钟表,以游戏的形式演示:1号起床的时间是7:00,2号将时针和分针拨到该时位置,让学生变换着来演示。这样,学生既能准确认识了时间,又能学会思考,还能亲自动手。动起手的孩子们显得格外积极,也逐步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现在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的练习题具有不唯一性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开始,当我提到还有不同的答案,谁能回答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慢慢提示着,鼓励大家,积极思考的学生立刻举起手,有的能答对,有的有点偏离,但明显看出大家都想积极表现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我认为表扬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扬个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扬成绩差的学生时,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这样会使孩子以后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问题对于不同分析者来说,都会存在不同的结论,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分析问题结果的能力,当然说错的教师也要给予纠正。从而让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意识到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9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这学期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我从中受益颇多。我校重点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入手,强化学校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以信息化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我们重视硬件的投入,重视人员的配备,重视设备的管理,重视效益的发挥,使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创建初具规模。
生活在数字化的年代,我们不能被动保持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更不可以落后于先进的技术。作为一位教师,如何驾驭课堂,以及上好每一节课,关键在于对教材的研究和挖掘,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要求的理解,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乎时代要求的人才。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0
我做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最头疼的应该就是作文教学了,特别是身处农村,学生占有的读书资源和素材极少,作文的实际操作更加困难。为了能更好的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写作,学校特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开展了一次作文教学座谈会,一次增强对作文教学的重视,也方便教师之间就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下面就座谈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读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愿意去写,主动想写,而不是被动的应付。
其次,要坚持上好作文课。作文课在语文教学中占较大比例,时间充裕。在这些时间里,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作文技巧、写作步骤、修辞手法等常识。
再次,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学生,各方面素质及知识本来就欠缺,要让他们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着实很难,不多加训练、培养、提醒,无疑是赶鸭子上架。如果能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而且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那么,这一切就显得非常容易。我的做法是:
1、尽力让学生自己写作,并且要求按照正确的写作步骤进行。禁止抄袭。题目布置下去以后,老师作一些指导,例如帮助审题,确定写作体裁范畴,引领写作思路,唤起记忆,提出写作要求等。然后留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要让学生耐心细致,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完成作文。让学生先列出写作提纲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叫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口述,教师亦口头指导修改。
2、积极培养训练学生的观察、描写能力。学生不会观察,对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更不会描写对本来熟悉的东西,描写不出特征来。针对这些重大弱点,教师要下力气,费很多时间进行培养训练。
3、提倡学生坚持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写作。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慢慢进步的过程,仅靠课堂上或在学校里的努力仍然不够,因而我们一定要督促学生养成写日记和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只有在写的体验中,才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增加他们的知识量,提升他们的思维整洁程度。
4、教师要积极的做好学生作文的批改工作,学生和老师花费那么大心思完成的作文需要同学和老师的认真对待,特别教师的批改直接关系到学生再次写作的积极性。老师应该从眉批、段批、总评三个大的方面对学生的作品做出评价,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方便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改正进步。
5、教师批改后剩下最重要的步骤就是作文的讲评了。事实证明认真负责的作文讲评是学生作文水平进步最快的环节,而没有讲评这一环节,就意味着你之前所做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作业讲评时,可以选取写的很好的作文做为范文,师生一起分析为什么写得好。再找出写的差的同学共同的主要问题一起探讨,切记单个打击同学,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是块硬骨头,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努力,将其击破,弄懂题意,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1
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教学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信息为一体,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内容与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新课标思路的影响下,以强烈的真实感和直观表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的持续,并通过人机互动操作,改变普通的接受性学习,倡导接受、体验、发现、探究和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向创造意识转变,从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在欣赏管弦乐合奏曲《惊愕》这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了解乐曲里面的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和音色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插播每一种乐器演奏的MIDI音乐片段,然后利用电脑展示每种乐器的图片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每种乐器从形状到音色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当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更进一步的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在欣赏教学中,我曾经对不同的班级做过这样的尝试:听磁带录音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六十,教学效果一般;而通过多媒体欣赏音乐的班级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学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学生对于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动态、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信息更感兴趣,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 在欣赏课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欣赏课的教学模式变化不大,教师往往采取先介绍作者、背景、乐器、然后就是听赏每一段后分析情感这个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上课的时候还能勉强听,到课后能说出点东西来的还不多见。那么,我们能不能试着运用探究发现式的方法来学习呢?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在进行浏览性欣赏与增大课堂容量的教学活动中。如在课例《渔舟唱晚》的教学中,教师在欣赏了本课曲目后有让学生欣赏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教师举例使学生感受了音乐中的动与静之后,学生便根据自己的音乐体验,在因特网上搜寻以动为主的音乐以及以静为主的乐曲,同时将自己的收集成果展示给全班欣赏。这样,不仅即时反馈了学生对静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一个主动学习者,更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欣赏了许许多多的曲目,使课堂容量在不知不觉中大大的增加了。
在学生上网搜寻曲目时,必须指定网站并指定内容。如:古典音乐。由于学生平时上网听到的大多是流行歌曲,在任何一个网站随手可拣的也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的素质良莠不齐。为了确保让学生欣赏精品音乐,唯有指定范围。这样同时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另外,在欣赏课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视听相结合的效果,把一些非造型的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这样不仅歪曲了音乐,同时更扼杀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感受、体会。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视听教学模式而给音乐配上了很生硬画面。
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中的运用的确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我们既要用好信息技术,又要注意信息技术可能给教学带来的弊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更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思路,不断学习琢磨,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时正确的把握好“度”使之为教学的最优化服务,以此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音乐教学流光溢彩。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2
新课程改革带来教学方法与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校也实施了“当堂达标”的新的教学模式,就如何实现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合作意识,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此次活动让我感觉受益匪浅,也为自己的教学指点了迷津, 指明了方向 。
1、课堂有了明确的指向标,避免了以往课堂的随意性
“当堂达标”这一模式使教师们做到了心中有数。因为既然模式要求“当堂达标”,那么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首先明确这个“标”是什么,这节课主要“学什么”。只有心中有了指向标,讲课时才不会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所有的老师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的老师还添加了设置教学目标的依据,这样,不但教师讲课目的明确,还使得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清楚明了。有了目标,教师讲课才会有的放矢。这样,目标的设立规范了老师的课堂内容,使得整节课即使容量大但也紊而不乱。但是目标决不能形同虚设,要追求它的实效性,所设目标最终是否达标,还要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结合起来。因此重视学习目标的确立并追求实效性,是实行这一模式后最突出的优点。
2、切实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重视了学法引领。
法国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21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教师要能想方设法设计好学生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启学生的口,动起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恰如其分地引导启发学生。因此 要体现“以学为主”,就要教给学生“如何学”。根据不少老师编写的学案看,很多老师在这方面颇费了一番心思,真正起到了启发学生智慧、引领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学科知识的作用。各位老师都能针对本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方法。这样学生有法可依,自学起来就会眉头舒展,不至于一头雾水,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翁,给予他们施展自己个性的空间。
我们惊喜地发现,很多教师在这次模式的实施中注重了自己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了课的主宰,教学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整堂课学生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合作探究来完成学习目标的。即使是总结归纳,也是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产物。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俯下身子,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争辩。在这里,老师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感悟和体验,老师是学生阅读的导师,培养的是富有创意的读者。在这里,学习气氛浓厚,师生关系融洽。这里,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成了学生放飞梦想的宝地。
4、注重达标检测的实效性
不难发现,这一模式实施后的课堂不是老师们张扬个性的舞台,不是老师才情展示的场所,也不是加工、作秀,而是抓落实,看效果。老师们不再在乎同事们如何评价自己这堂课讲的是否精彩,而关注的是学生掌握了多少,自己的教学效果如何,达标情况怎样。因此,无论是口头达标、小黑板达标还是大屏幕达标、讲义达标,都以学过的内容必须记住为前提,而真正掌握才是他们所要的。为此,老师们所设计的达标检测都是精心筛选的,问题设计也是由易到难,体现了分层,既有双基的落实,又有能力和创新的体现,这样,设计的达标检测不但紧扣学习目标,强化学习重点,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紧跟时代脉搏,我们教育行业也应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就应该打造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有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尽管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不同的教育形式,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3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最头疼的当然是作文教学。那么,该如何决解教学中的难题呢?
首先,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喜欢读书,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语文教师要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作文观,把写好一篇作文当作是他们学好语文的最终体现。就此,我们只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加以经常的强调和贯穿即可。
其次,我们一定要坚持上好作文课。作文课时在语文教学中占较大比例,时间充裕。在这些时间里,我们一定要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作文技巧、写作步骤、修辞手法等常识。上作文课对我们来说并不难,难的是要始终如一,毫不懈怠地完成工作任务。不能对学生灰心,对作文课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任意让学生随便写作。作文课至关重要,不然,其他语文课即使生花,又有何用。
再次,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农村学生各方面素质及知识本来就欠缺,要让他们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着实很难,不多加训练、培养、提醒,无疑是赶鸭子上架。如果我们能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方法,而且能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那么,这一切就显得非常容易。笔者的新尝试有如下几点,经过长期运用,收到了一定效果,现分述如下。
1、尽力让学生自己写作,并且要求按照正确的写作步骤进行。禁止抄袭。题目布置下去以后,老师作一些指导,例如帮助审题,确定写作体裁范畴,引领写作思路,唤起记忆,提出写作要求等。然后留给大量时间让学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可以自己找一些范文学习,但决不允许抄袭整篇作文或某段某部分。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逼出来的,在这一环节中不能嫌浪费时间,一定要耐心细致,一定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完成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先列出写作提纲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先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叫口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口述,教师亦口头指导修改。
2、教师要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能使作文更加趋于完美成熟,虽然小学语文教学中没有这部分内容,但是为了让学生作文更好的完成,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修改方法,如修改符号的使用,修改步骤:标点符号、用词造句、段落详略、主题思想等。在作文草稿完成以后就开始自己修改或互相交换修改,对个别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指导提醒或当面修改批点。
3、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重写作文。往往教师的批改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多大意义,他们认为老师一批阅任务就算完成,好坏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正因为如此,学生作文水平一直没有提高,我们的工作大多白费,所以,我们有必要让一些作文很不成功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批阅再次重写,再批,做到及时反溃
4、联系教本精典课文或学生成功作文讲解写作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我们注意要寻找离学生生活贴近,情感相通的范文进行讲解,讲解内容不能过细过深,应从大处着眼,先说说人家怎样结构段落,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设置详略,怎样提炼中心,再说说人家怎样准确运用动词、形容词,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等。而后重点强调我们应该吸收那些优点。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4
20_年10月,我有幸成了镇海区数字化学习中心的一名学员,学习主要网上学习模式,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不但接受了这种崭新的学习模式,更是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模式。登入区社区教育网的数字化学习中心,打开功能列表中的学习主页,我应学习的各项内容和学习要求就映入眼帘。单击各项内容,进入我的课程主页,远程培训——课程学习平台便把学习告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各项课程都讲了学习要求,这些功能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在引领我一步步地学习下去,课件点播:让我坐在办公室就能聆听方方面面的知识,如礼仪接待、卫生保健、幼儿教育等知识。
我特别欣赏这种数字化教育形式,应为以往无论是进修函授,还是培训考核,都是要很死板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老师认真点的就划点重点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下,应付考试就算完事,学员到底掌握多少,大概也只有自己心中有数。假如碰到老师不划重点,学员们复习就只能大海里捞针,考试更是瞎猫碰到死耗子:各人靠运气。这些形式的考试,有的是劳民伤财,有的是滋生侥幸心理,能够真正收到成效的寥寥无几。而现在这种专题在线视频都各具特色,对我来说,既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又具有借鉴意义。语言魅力,形式上的审美性、思想上的启迪性、风格上的灵活性,特色明显,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妙语连珠。既受到心灵上的启迪,又获得美感上的享受。我的网上学习生活虽然还只有短短一个月,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但学到了课程知识,无形中,我对计算机以及网络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还学会了不少专业知识,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原来是抱着好玩的想法才走进数字化学习生活的,没想到得到很多收获更有太多意外。我现在很喜欢数字化学习,我觉得数字化学习是我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虽然学习有许多许多的途径和方法,但数字化学习改变了学习的时空观念。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学习不局限在学校、家庭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入数字化的虚拟学校里学习。从时间上说,只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不能获得够一辈子享用的知识技能。人类将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所以,数字化学习要求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信息时代,个体的学习将是终身的',个体的终身学习是指学习者根据社会和工作的需求,确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并有意识地自我计划、自我管理、自主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当然,这要求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即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培养目标、内容和途径要转向为人们终身学习提供条件。
对我来说,网上学习生活还仅仅是开始,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坚信:我将收获更多,学习也会更轻松。当我遇到问题或是烦恼时,我就会打开它,这里会为你排忧解难,让你忘记烦恼;会让你感到集体的温暖;会让你体会到各地同仁真挚的友谊。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5
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愿写、爱写,激发学生想拿起笔一睹为快的激情,确实是作文指导课上要解决的重点,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比较头疼和困惑的事情。这一次听了名师们上的几节作文课,让我茅塞顿开:
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低年级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最为重要,这里的情趣指的是挖掘孩子的内心真情及激发写作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应“趣”字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和鼓舞儿童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起着重要作用。戴建荣老师执教的诗话作文《春天的歌》,让我感受到了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戴老师的课堂充满着“乐”趣。
本次观摩会给我最大的惊喜是欣赏到了戴建荣老师的“诗话作文”教学艺术。这节以唱唐诗《春晓》开场的二年级习作指导课《春天的歌》,就像一首清新明丽的诗,更像一首欢快动听的歌。最令人叹服的是戴建荣老师丰富多变的体态语——吟之唱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让人感觉妙不可言。课前导入聊天时,戴老师和和小朋友们“两两相望”,你一句我一言的轻松聊天加上俏皮的瞪眼睛,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指导习作时,戴老师注意激活学生思维,唤醒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沉淀,为学生顺畅、丰富的表达铺路搭桥。以吟诵古诗《春晓》为切入口,感受生活即是习作的源泉,花、鸟、自己熟悉的生活,就是自己口中笔下的主角。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视角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在轻松的交谈中,学生们感受《春天的歌》的习作内容就是自己的生活,鲜活、美丽而动人。学生顿时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扰,他们也爱说乐写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戴老师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说、写的欲望,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积极交流、敢于表达。课堂上,戴老师善于组织语言,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从而促使他们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扮演着小蝌蚪快乐地穿梭在课堂上,“春天随着我小蝌蚪游起来咯!”戴老师在诗话作文的课堂上说道。她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不拘泥一格,与孩子们平时说话的方式很贴近。然而除了贴近之外,他巧妙的运用字词让语言更具有语文味也是让我钦佩的。有了语言的表率,学生们也随之模仿,一个可爱的女生说:“春天随着我杨柳飘起来咯!”另一个说道:“春天随着我迎春花开起来咯!”原来学生们生动的语言也可以这样自然而然的“信手拈来”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使他们高高兴兴地说,快快乐乐地写。他的幽默也感染了全场,大家自始至终脸上都挂着快乐的微笑。
二、 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于永正老师上的《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一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一)一看录象。
(播放的是一段没有声音的录象,让学生进行地观看、体验。并交流,重点让学生发现其中出现的事物,并感受这个无声的世界。)
二)再次观看录象。
(这一次的录象,教师加入了音乐,使之与前面的录象作比较,观察的重点放在了听力上,并引导学生在不自觉中进行前后片段感受的比较中。) (以此为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声色兼备的重要性。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将自己听到的小鸟啾啾、知了“知了”、泉水“丁冬”、小鸟“扑啦”、青蛙“呱呱”等景中声友情有趣地描摹出来。)
三)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存在的有声有色的生活片段。
四)出示阅读卡片三:
1、轰隆隆 呼呼 哗啦哗啦
2、咯咯 嘿嘿 嘻嘻
3、啪 呜呜 啪 扑哧
五)、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选取上面呈现的三种材料中的一种,进行象声词的片段练习。) 作文教学指导中最关键的便是内容上的指路。而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既要给学生指明方向,又不能将思维框死。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鲜明地看到了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习作层次、习作性格,进行了有意义的内容开掘和分层教学:
第一层次:描绘教师呈现给大家的风景材料。这是一种观察写作的方法,学生只需将现场看到的、听到的描绘即可,由于有着新鲜的体验,写来不费力气,适合于习作能力一般的学生。
第二层次: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声色兼备的场面进行再造想象。这是一种回忆,将学生对内容的开掘以“声色具备”为要求,在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搜肠刮肚,既使学生内容的面上有拓宽,又启动了学生根据某一限制组织素材的能力训练,
这适合于有一定习作基础,并且愿给自己增加难度,喜欢写出自己个性的学生。 第三层次:出示了三组象声词,抽象中富有意趣,在看似无关的词语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好想象的年龄特点,使他们跃跃欲试地要进行创造性想象,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去虚构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段。而真正有趣的是:因为是扣着这几个象声词进行故事或生活场景的创造,在文中象声词的用法肯定会更妙,会在文中起到关键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较之前两种方式的运用,一定会更到位。
于教师在一个片段训练里就给予学生这么大的内容空间,这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还是非常少见的。可见于老师在设计此三维时考虑的周详,对学生特点把握的准。
三、作文是一种高尚的智力游戏
贾志敏老师曾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作文,是一种游戏。我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如果能把作文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们边玩边写,在游戏中学写作文,让游戏的趣意在作文中再现,学生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通过游戏作文教学设计活动,我们有了更多的作文教学素材,但怎样让游戏和作文自然地溶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乐于倾诉,张化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有效的教学理念。《第三只眼》是张老师为我们展现的一堂游戏作文指导课。
上课伊始,张老师始终把玩和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记得课初张老师说“我们每个人有三只眼睛”的时候,有好几个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啊!”的惊叹,张老师马上问:“啊”是什么意思?刚才老师在说“我们每个人有第三只眼睛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写下来。学生对于人有第三只眼睛感到非常的疑惑,张老师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把心中所想的及时地记录下来,抓住瞬间感受,及时书写,这真实地反映学生此刻的心理。写自己心里所想,学生能自然的流露,情感真实,既给了这篇作文一个很好的开头,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写”就是自己情感的真实流露。
课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张老师把重点部分有意的让学生进行定格观察,强化印象。如,“尝白醋片断”,张老师不仅多次让学生尝白醋,而且多次刻意地让学生注意台上同学尝醋的表情、动作、语言。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形?”几个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以后,张老师就指导写游戏的重点部分。由于好多学生刚才没有尽兴地讲,所以迫不及待地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写给其他同学看。曾记得我以前教高年级时,也上过类似的游戏作文指导课。但授课过程大都是先玩,再回忆玩的经过以及自己的心理体验,最后指导写作。每次学生的在玩的时候都是很尽兴的,可一听到要写作文却都是唉声叹气,可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的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写,没有丝毫的无奈。我想,这可能都归功于张老师把游戏与写作很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学生感觉到写片断似乎也是一种游戏似的。而且刚才玩得痛快的游戏经过还是历历在目的,所以下笔也就顺畅了。
张老师的授课中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他对学生作文中肯的讲评。课堂中,张老师总是把写得较好的片断读上几遍,并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在重点部分的写作评改中,张老师则采用了同座互换作文进行评改。并要求同学冷静地看,冷静地改。我记得在这时的评改中,张老师说了一句这样话:“如果你在同桌的作文中,连一个好词也找不到,那说明你不仅没有第三只眼,连你脸上的两只眼都没有多少作用。” 这说明张老师让学生善于去发现别人闪亮点,这是学生对被改习作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地被激发起来了。在《第三只眼》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高兴的氛围中,不管是在玩游戏还是在写作中,他们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张老师把游戏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维于游戏之中,顺其自然地进行写作训练,顺应了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他的这种教学理念和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天的听课,对我的触动很大。通过听课,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6
数字化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指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和发挥现代数字教学载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课堂教学软件来展开教学。数字化教学并不是指现代化数字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上的简单套用,而是从根本上利用数字教学载体,改革教学思路,重新设计教学模式,通过数字化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
首先,数字化教学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思想,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要点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采用适当的数字教学载体开展教学,把数字化教学与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把几个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模块,以一个数字教学载体展现出来,既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认识,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既将数字教学融入课程,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二,数字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在课件准备中,充分使用视频,动画,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软件,并能利用数字技术开发系列课件,开发教学软件等。
第三,在课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还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把例如博客,微薄等载体作为交流平台,充分使用智能移动终端,促进学生的学习。数字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中,而在数字的教学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主动学习才是最好的教学模式。在数字化教学中,多媒体信息的引入,使学生对问题有了直接的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了,更愿意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重新设计过的教学模块,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教学软件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外的数字资源平台,为学生的课后复习与课外自学提供了条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当然,传统教学方法手段中的一些优点,也应该继承下来,与数字化教学结合起来更好的开展教学。比如,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ppt课件,动画视频的时候,适当的讲解辅助适量的板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需要充分结合起来的。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7
当堂达标教学的基本理念是目标为中心、有效教学、一切为了达标,它的本质特征是目标准、方法活、效率高,基本模式是组织教学—认定目标—教学达标—达标测评,具体模式和方法灵活多样。基于目标教学理论的当堂达标教学,以其鲜明的特征和实践成效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园地里的一束奇葩。
一、当堂达标教学的基本理念
当堂达标教学是一种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堂达标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和追求,我们坚信“追求尽善尽美但没有做到要比追求一般的标准而做到了好得多。”
(一)目标为核心。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灵魂,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把“明确教学目标”作为实现其“教学最优化”的首要条件。当堂达标教学将教学目标放在核心地位,一切从课堂教学目标出发,以达成目标为止。
(二)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率。“克服教学过程中的‘少’‘慢’‘差’‘费’现象,追求教学的高效率,是自古以来的教学理想。几乎每一位教育学家都对此进行过自己的论述,提出了种种的教学模式、原则或方法体系。”当堂达标教学以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准绳,追求高效教学,避免低效乃至无效教学。
(三)一切为了达标。教学目标就是师生教学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要最大可能地减少一切与学生学习无关的活动,删除无效教学环节,教师为达标而教,学生为达标而学,一切为实现“教达标、学达标、教学堂堂都达标”而努力。
二、当堂达标教学的主要特征
“为了使老师们清晰准确地把握当堂达标教学的实质,课题组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目标准、方法活、效率高’,成为当堂达标教学的三大法宝。”“目标准、方法活、效率高”是当堂达标教学的本质特征:新授课,即教学目标准,教学方法活,教学效率高;复习课,即复习目标准,复习方法活,复习效率高;讲评课、实验课亦然。
(一)目标明确。当堂达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学目标,目标准确是第一要素。当堂达标教学的核心策略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让学生咬定学习目标不放松。否则,课堂教学偏离了教学目标,事倍功半。
(二)方法灵活。当堂达标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当堂达标,在基本模式基础上,具体教学方法可谓“百花齐放”,如小学“快乐教学,当堂达标”“引导发现,当堂达标”和初中“先学后教,当堂达标”“自学辅导,当堂达标”等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法。
(三)高效轻负。当堂达标教学追求在课堂上基本达标,让尽量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基础知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基本技能和能力训练、最大限度地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具体到每节课上,要有一定的达标检测时间,并依据学生的达标情况进行反馈矫正。实践证明,当堂达标教学彻底打破了满堂灌现象,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同时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以学为主。当堂达标教学改善了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习主旋律,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适应性强。无论是城乡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无论是语数英,还是政史地、理化生;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讲评课……都可以运用当堂达标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当堂达标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当堂达标教学改变了农村中小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等单一的课堂教学结构,初步形成了新的教学基本模式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系。
(一)当堂达标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课题研究实践基础上,我们提炼出了当堂达标教学的基本模式:组织教学——认定目标——教学达标——达标测评。
1、组织教学重在简洁。组织教学是前提。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要针对教学目标导入新课,尽快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进入教学情境,有条不紊地教与学。
2、认定目标重在灵活。认定目标是基础环节。结合教学实际,可以口授、板书,也可以用多媒体、投影仪、小黑板等手段灵活展示三维教学目标,师生共同认定(以学生为主)。
3、教学达标重在学习。教学达标是核心环节。教学达标要突出学习主旋律,灵活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学习方式;依据以学定教和以学为主的原则,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做到教为学服务、师为生服务,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完成教学达标任务。
4、达标测评重在实效。达标测评是关键环节。通过当堂达标测评,及时反馈学情。达标检测题提倡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可以是课本上的练习题目,也可以是教师编写的达标训练题目,核心在于检测教学实效、反馈学情。
(二)当堂达标教学的基本方法体系。在基本模式基础上,广大教师结合小学、初中学段及学科教学实际,广泛借鉴各种有效的中小学教学方法,创立了“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精讲精练,当堂达标”等20多种当堂达标教学方法体系。本文仅以初中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和初中数学“讲练结合,当堂达标”为例,对具体方法进行简单分析。
1、初中语文“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基本程序:组织教学——揭示目标——自学指导——自主学习——点拨释疑——达标测评,其中,“自学指导——自主学习——点拨释疑”等三步构成“教学达标”环节。
(1)组织教学。
形式:教师简洁地组织教学。
目的: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注意:组织教学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和任务,切忌“拖泥带水”。
(2)揭示目标。
形式:口述,或用小黑板、多媒体出示,师生共同认定目标。
目的: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注意: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
(3)自学指导。
形式:可用小黑板、多媒体等手段将自学提纲展示给学生。
目的:让学生明确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注意:明确自学的内容;明确自学的方法,如怎么看书,重点理解什么;明确自学后达到的要求,如用多长时间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式检测等。
(4)自主学习。
形式: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初步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品质和能力。
注意: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准确掌握学情,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重点关注学困生。
(5)点拨释疑。
形式:学生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全班共同解决,仍不能解决的,教师点拨释疑。
目的: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注意:建立学习小组,使之成为实施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6)达标测评。
操作:出示达标检测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目的:通过做检测题,掌握学生达标情况,为矫正教学服务。
注意:当堂达标检测题要做到典型、适度和适量;要低起点、多层次;要利于对学困生的及时辅导。
2、初中数学“讲练结合,当堂达标”基本程序:组织教学——出示目标——学生自学——教师精讲——当堂训练——达标测评,其中,“学生自学——教师精讲——当堂训练”等三步构成“教学达标”环节。
(1)组织教学。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简明扼要地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目标。师生共同认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总体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3)学生自学。一是布置自学任务。要明确自学要求,使学生自学有的放矢;自学任务要由易到难,有利于自学,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二是学生自学。学生根据具体要求选择适当方法完成自学任务,在其自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掌握学情。
(4)教师精讲。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学生已经学懂了的问题不讲,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重点讲解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尽量地多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当堂训练。根据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有的放矢地出示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
(6)达标测评。学生完成达标检测题后,教师应尽量及时批改,以及时得到学情反馈,随时解决学生在检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让尽量多的学生当堂达标。
提示:其中“学生自学、教师精讲和当堂训练”三个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尽量使用小循环,避免自学任务过多过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当然,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我们不能受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束缚,必须扬长避短、灵活应用,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理想。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8
11月21日,我校在会议室集体观看了登封市数字化教学及数字资源应用培训学习。观看完以后,感触颇深。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个人觉得作为一名新任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掌握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增添光彩,同时也为学生呈现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适当扩大课堂的容量,把单调乏味的一节课变成丰富多彩的一节课。
再具体一些,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使用到的有班班通,优教通等。以及常见的运用电脑常识,比如excel,word,PPT等。班班通和优教通不仅能为我们教师备课讲课提供了范例和丰富的教学资料,而且有名师教案名师课堂等为我们新人教师点亮了明灯,指引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一直前行。当我们遇到迷惑时,班班通能给我们宝贵的指导意见;当学生有疑难时,班班通上丰富的教学资料能给学生提供便于记忆的窍门,例如:简单的歌曲,有趣的动画,便于说唱的口诀,丰富多彩的画面,还有纯正的口音,更有真实的场景等等。在班班通的带领下,叫什么也经常使用班班通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学生已经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模式,不断拓展视野,增长见识。夜逐渐缩短与城乡间的距离,虽然是农村的学生但是我们的教育技术一点也不落后,我们的学习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模一样。
我虽然在上师范的时候也在学校学习过多媒体应用技术,但是有些部分还是掌握的不够精细,不够深刻。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了解到我学习多媒体技术及数字化信息,不仅是为了我自己,更是为了我的学生,为了所有的农村学生,他们不在为被地域而限制,不再因为农村而导致教育落后,逐渐缩短与城乡间的距离,做到真正的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会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广泛的运用多媒体及数字信息技术,为课堂增添光彩,为丰富学生视野为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努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要做到运用精儿而恰当,希望学生们能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好!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19
作为一线教师,就得刻苦专研教育教学,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所以在暑假里学习了《有效教育教学理论》。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课堂质量,解决负担轻质量低、负担重质量低、负担重质量高的问题,通过教师水平达到负担轻质量高的教育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提高和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厌学到乐学。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乐学且有收获呢?以下几点体会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教师要“活用”材教。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有课程意识和教材意识,撰写时要有目标意识和年段意识,上课时要有生本意识和训练意识。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此“活用”教材还会怕学生不乐学吗?
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众所周知,教学是“教”与“学”双方面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思考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更重要的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掌握、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有足够的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全面而充分地考虑到课堂上学生可能的发言,可能遇到的困难,对课堂有足够的预测。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实现教学预设而越俎代疱。
三、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积极的态度传达给学生,进而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有幽默感,同时又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20
竖笛进课堂的教学,作为一名音乐教师的我已经尝试了5年。虽然也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但还是觉得自己在竖笛教学上还是欠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知识。带着这份求知的心,我非常荣幸参加了20xx年10月9日—14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中小学器乐教学展示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和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共同主办,旨在通过多种学术交流形式,推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拓展中小学师生的乐器教学空间。
这次学习主要分几个方面:观摩精彩的8节器乐教学展示课、音乐会、专家报告与点评和参观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教学成果展示与学习的绝佳机会,让我对器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一谈这次学习的感受。
一、从课堂教学展示中,感受教师的音乐素养。
(一)研讨活动注重教师综合实力的展示。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深深感受到,音乐教师的综合实力的重要性。这次授课的老师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很好,无论是器乐演奏、钢琴伴奏还是歌唱表演都彰显了教师自身的教学专长。印象深刻的有天津的老师,他在给学生电子琴伴奏弹得让在座的学生和听课老师如此如醉。哈尔滨市安广小学的吕萍萍老师执教的竖笛吹奏《牧场上的家》,她的教态自然大方,整节课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师生配合非常默契,充分展示了教师扎实的课堂基本功。广州市第三中学的黎长学老师执教的《土家族打溜子》,课堂轻松愉快,教师语言幽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来台下听课老师一阵阵掌声……。最有感触的是上海市中小学的学生们,他们的器乐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实,如上海建平中学的口琴、上海闸北区第三小学的口风琴。上海的器乐教学是我们看齐的方向。
(二)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要给自己制定继续教育的计划。在这些优质课的示范引领下,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计划,做到有方向有目标,发现自身的优势,多研究、勤思考、上好课,朝自己确定的目标迈进,既有大目标也有小目标,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在音乐教学中与新课改同行。
二、从专家的报告中,感受如何进行器乐教学。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斌对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围绕新的课程标准中“器乐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特点、问题”等大家关注的、疑惑的问题在专题报告中进行了解答,他指出器乐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合奏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课堂乐器(打击乐器、竖笛、口琴、口风琴等)为主要学习器具;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参与各种演奏活动;要和识谱、演唱、欣赏、编创教学有机联系。并特别点出器乐教学中大家关心的问题,如乐器购置、安全与卫生、教师技能、培训、乐器质量等进行了深层次的阐述,让我深层次地领会了器乐教学的重要性,理清了乐器教学和器乐教学的区分,收获了关于器乐教学中的教学智慧,既有实践方面的研讨又有了理论方面的升华。
上海市打击乐协会培训部主任邹文灏——《打击乐的魅力——打击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报告》,结合他在实际教学中的案例分析讲解,又让他所执教的学生行进乐团进行现场表演,乐团中孩子的年龄从5至16岁,他们在表演中的那份自信、热情和对音乐的投入,让在座的老师们折服,也让我深刻懂得器乐启蒙教学中节奏的稳定在打击乐团中的重要性。
来自中国台湾台南科技大学教授黄渊泉的报告《竖笛的演奏与教学》,黄博士介绍,中国台湾的每所学校都推行木笛进课堂,并拥有较强的木笛教师队伍,各种木笛合奏团体也很多,演奏水准较高。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则起步较晚,教学和演出中存在的问题也较多。黄教授对我国师生的竖笛演奏指法提出的建议,颇具建设性。他还现场指导了来自广州的一个教师竖笛乐团,从律学的角度,对竖笛演奏中的音准问题提出了细致的要求,给我们很多启示。黄教授语言幽默,风趣,和大家分享他的教育成果,让老师们听的意犹未尽。
本次活动在专家的指导下,使每位教师体会到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的升华过程。作为幸运的我更应该在听课中学习,在辅导中感悟,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结合即将出台的《音乐新课程标准修订版》,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21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2)、(4)班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学校对教学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心得。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而用宜都方言教学,又削弱语文语感教学的功能。另一方面,这三个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变色龙》的时候,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当讲到一半的时候,我拿出准备好的投影片,让学生观摩学习,学生特别用功,教学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心得。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22
这一次培训学习让我感觉受益匪浅,让我得到很多的教学经验,与新老教师一起交流探讨教材中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通过深入的学习教材标准,对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小学美术的教材内容及重难点和教法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感到帮助很大,通过达标活动真是让我们每一位教师:“成长在课程标准的研读中、成长在教材教法的解读中、成长在践行课标的课堂中、成长在相互交流的探讨中、成长在接受考验的检测中”。我认为教师不仅要继续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甚至自己开发教材 ) ;不仅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提高能力,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研究教学过程本身如何进行更为有效;不仅要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还要研究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自主地对教学作决断进行反思。教师不仅要有课程意识,还要有自觉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以下是我学习的一点体会:
教材教法中要求在学习内容上改变专业化倾向,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使学习内容变得鲜活充实,易于被学生掌握。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尝试综合美术,音乐、文学等多种艺术门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体验,感受中理解创新不仅仅存在于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在我们所熟悉的音乐、文学作品中也是能体现的。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指的是一种发现新问题、探求新方法、寻求新结论的心理取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不墨守成规,具有创造性学习的心理要求。(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选择学生内容。比如给学生观看部分与课题有关的作品、灯片或电影片段进行视觉刺激,以便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获取新的信息,在头脑中形成自我意识,让学生讲出自己的创作内容,引发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变通性、直觉性进而形成学生作构思的求异性,绘画语言形式的选择,从而调动学生自觉性、求异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2)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创造意识,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它是建立在本人的知识和兴趣爱好上的区别于他人的东西。如:《影子大王》教学设计中强调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对人物形态及变化的关注,通过让学生参与身体造型游戏激发他们的好奇和发现新事物形象的热情。 “捉影”游戏根据光照位置,既可在地上,也可在墙上进行,再动手描一描,以激起学生对人影观察的兴趣。影子探秘借助自身造型变换及同伴组合造型的体验感受,使学生对影子的各种形态充分观察,以达到对人物形态及其变化认识的提升,也为想象创造新形象提供丰富的信息。想象添画应引导学生依形想象,可提示变换角度加以想象的变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创造想象的方法,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的展开,可考虑个性表现的方式,将形色想象夸张与自我情感流露相融合,避免学生不能脱离人物形象而难以创造新形象的机械现象,使学生的个性和愉悦的情感态度得到极大的张扬,有利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建立和兴趣保持。学生经过现实思考,讲出自己的画法思路时,教师给予鼓励,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才能。
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
(1)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前者求异后者求同,只有通过思维的发散,求异求新,才能从已知信息中产生新异独特的新信息;但如果没有集中思维,发散思维也将一无所获。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结合。进行一画多变,是训练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发散式思考,一般可分三步:第一步布局求变,同一个内容,画面布局求异。第二步,采用添加的方法,丰富与充实画面。第三步色彩的变化,使学生绘画变得丰富多彩。(2)直觉思维和灵感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时也表现为直觉思维和灵感,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大胆想象和摸索求新,如剪纸教学,教师通过讲演剪纸方法和过程后,学生先模仿教师的方法称实践,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试验新的折叠方法、新的画稿,剪出新图案,这种直觉思维比一教一练丰富而活跃的多。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还要有革新精神和创造本领。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因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儿童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了现代小学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这次培训,一定会让我们广大老师对教材有新的了解,会更好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更好的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23
一个寒假,我与《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为伴,从雷玲编著的刘可钦《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到田立莉的《为学生所需而教》。在其论文中,我深切的感悟到作为数学教师,要有高尚的气质以及吸引孩子们的人格魅力,要敢于追求课堂教学艺术快乐与幸福。在细心的阅读中,我体会到个人的教学方式方法与刘可钦等名师的做法相距甚远。过去,我认为在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品质“我不行”的教育要转变为“我能行”的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教学品行。反思自己,几年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体现过程,本人成功作法有几何呢?
作为数学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我的风格。《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幅度提升,但“自主”并不等于“无度”。为了课堂主体性教学有效,气氛活跃,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动”起来,但要把握探究学习的目标,切忌漫无边际。
面对两个班100多人的教学,牢牢把握课堂主体,坚持以人为本,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大胆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求知识。在“粉笔+黑板+书本+多媒体”的手段作用下,让我的课上得有滋有味,生动有效。现举一例片段与大家分享——一次,执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小组4人分梨。同时为学生准备了开放性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这样自然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便交给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出现了“正好分完”和“不能正好分完”两种情况,从而引发讨论,将学生引入到余数与除数之间关系的探讨中。
师:如果梨的数量是13、14、15、16、17、18、19、20,再继续分下去,看每次余下的梨数呢?
生:结果只有1个、2个、3个或是没有余数。
师:为什么余数总是1、2、3呢?
生:如果余数是4,就又可以每人平均分1个了,所以余数只能比除数小。
师:余数真的一定要比除数小吗?请同学们再验证一下。如果我们小组是5个人,你又可以想出哪些算式?〔学 生在本上写出自己想的算式,然后电脑提示算式:□÷5=□(个)……□(个)
生:12÷5=2(个)……2(个)
13÷5=2(个)……3(个)
14÷5=2(个)……4(个)
15÷5=3(个)
……(师随机打出课件算式)
师:现在,老师调查一下:谁的算式正好除完,没有余数的向老师挥挥手。谁的算式得到的余数是1,请站起来。余数是2的、3的、4的,请举手。你的余数是5,请到前面和老师握握手。(学生纷纷议论:余数是5就不是余数,那就是没有余数。)
生:余数不能是5,要是5个的话就又可以每人平分1个梨,这就没有余数了。
师:师问生答:除数是6时,余数可能是多少?(1、2、3、4、5)除数是3时,余数可能是多少?(1、2)除数是7时,余数可能是多少?(1、2、3、4、5、6)……
师:看来“余数比除数小”的说法是正确的。
此节课,学生在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学生完全投入到了知识的探求中,经过讨论、验证,让学生明白了余数的来历、为什么有时分东西会有余数的现象,最终揭示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此举足以证明,我是把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体。
目前,虽然没有名师刘可欣教艺高超,但我达到了她的四点做法:⑴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语言(最重要的是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感受)。⑵正面的导向性给孩子们启发思考,关注孩子的真实想法,在质疑与对话中解决一个个知识点。⑶课堂上要及时抓住学生的问题,给予肯定并加以放大,从而引起师生之间的真实对话与交流。⑷坚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把他们的教学观点融入其中。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24
作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我们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如何让孩子愿写、爱写,激发学生想拿起笔一睹为快的激情,确实是作文指导课上要解决的重点,也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感觉比较头疼和困惑的事情。这一次听了名师们上的几节作文课,让我茅塞顿开:
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低年级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最为重要,这里的情趣指的是挖掘孩子的内心真情及激发写作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应“趣”字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学习兴趣在巩固和鼓舞儿童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起着重要作用。戴建荣老师执教的诗话作文《春天的歌》,让我感受到了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戴老师的课堂充满着“乐”趣。
本次观摩会给我最大的惊喜是欣赏到了戴建荣老师的“诗话作文”教学艺术。这节以唱唐诗《春晓》开场的二年级习作指导课《春天的歌》,就像一首清新明丽的诗,更像一首欢快动听的歌。最令人叹服的是戴建荣老师丰富多变的体态语——吟之唱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让人感觉妙不可言。课前导入聊天时,戴老师和和小朋友们“两两相望”,你一句我一言的轻松聊天加上俏皮的瞪眼睛,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在指导习作时,戴老师注意激活学生思维,唤醒他们头脑中已有的沉淀,为学生顺畅、丰富的表达铺路搭桥。以吟诵古诗《春晓》为切入口,感受生活即是习作的源泉,花、鸟、自己熟悉的生活,就是自己口中笔下的主角。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的视角延伸到了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在轻松的交谈中,学生们感受《春天的歌》的习作内容就是自己的生活,鲜活、美丽而动人。学生顿时解决了“无米之炊”的困扰,他们也爱说乐写了。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戴老师在课的开始就激发起学生说、写的欲望,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积极交流、敢于表达。课堂上,戴老师善于组织语言,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从而促使他们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他扮演着小蝌蚪快乐地穿梭在课堂上,“春天随着我小蝌蚪游起来咯!”戴老师在诗话作文的课堂上说道。她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不拘泥一格,与孩子们平时说话的方式很贴近。然而除了贴近之外,他巧妙的运用字词让语言更具有语文味也是让我钦佩的。有了语言的表率,学生们也随之模仿,一个可爱的女生说:“春天随着我杨柳飘起来咯!”另一个说道:“春天随着我迎春花开起来咯!”原来学生们生动的语言也可以这样自然而然的“信手拈来”孩子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使他们高高兴兴地说,快快乐乐地写。他的幽默也感染了全场,大家自始至终脸上都挂着快乐的微笑。
二、 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于永正老师上的《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一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
一)一看录象。
(播放的是一段没有声音的录象,让学生进行地观看、体验。并交流,重点让学生发现其中出现的事物,并感受这个无声的世界。)
二)再次观看录象。
(这一次的录象,教师加入了音乐,使之与前面的录象作比较,观察的重点放在了听力上,并引导学生在不自觉中进行前后片段感受的比较中。) (以此为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声色兼备的重要性。学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将自己听到的小鸟啾啾、知了“知了”、泉水“丁冬”、小鸟“扑啦”、青蛙“呱呱”等景中声友情有趣地描摹出来。)
三)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存在的有声有色的生活片段。
四)出示阅读卡片三:
1、轰隆隆 呼呼 哗啦哗啦
2、咯咯 嘿嘿 嘻嘻
3、啪 呜呜 啪 扑哧
五)、提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选取上面呈现的三种材料中的一种,进行象声词的片段练习。) 作文教学指导中最关键的便是内容上的指路。而在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既要给学生指明方向,又不能将思维框死。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能鲜明地看到了于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习作层次、习作性格,进行了有意义的内容开掘和分层教学:
第一层次:描绘教师呈现给大家的风景材料。这是一种观察写作的方法,学生只需将现场看到的、听到的描绘即可,由于有着新鲜的体验,写来不费力气,适合于习作能力一般的学生。
第二层次: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声色兼备的场面进行再造想象。这是一种回忆,将学生对内容的开掘以“声色具备”为要求,在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搜肠刮肚,既使学生内容的面上有拓宽,又启动了学生根据某一限制组织素材的能力训练,
这适合于有一定习作基础,并且愿给自己增加难度,喜欢写出自己个性的学生。 第三层次:出示了三组象声词,抽象中富有意趣,在看似无关的词语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好想象的年龄特点,使他们跃跃欲试地要进行创造性想象,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去虚构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段。而真正有趣的是:因为是扣着这几个象声词进行故事或生活场景的创造,在文中象声词的用法肯定会更妙,会在文中起到关键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较之前两种方式的运用,一定会更到位。
于教师在一个片段训练里就给予学生这么大的内容空间,这在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还是非常少见的。可见于老师在设计此三维时考虑的周详,对学生特点把握的准。
三、作文是一种高尚的智力游戏
贾志敏老师曾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作文,是一种游戏。我们都知道,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如果能把作文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们边玩边写,在游戏中学写作文,让游戏的趣意在作文中再现,学生就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通过游戏作文教学设计活动,我们有了更多的作文教学素材,但怎样让游戏和作文自然地溶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乐于倾诉,张化万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有效的教学理念。《第三只眼》是张老师为我们展现的一堂游戏作文指导课。
上课伊始,张老师始终把玩和写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记得课初张老师说“我们每个人有三只眼睛”的时候,有好几个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啊!”的惊叹,张老师马上问:“啊”是什么意思?刚才老师在说“我们每个人有第三只眼睛的时候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写下来。学生对于人有第三只眼睛感到非常的疑惑,张老师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把心中所想的及时地记录下来,抓住瞬间感受,及时书写,这真实地反映学生此刻的心理。写自己心里所想,学生能自然的流露,情感真实,既给了这篇作文一个很好的开头,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写”就是自己情感的真实流露。
课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张老师把重点部分有意的让学生进行定格观察,强化印象。如,“尝白醋片断”,张老师不仅多次让学生尝白醋,而且多次刻意地让学生注意台上同学尝醋的表情、动作、语言。然后让学生来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形?”几个学生兴致勃勃地说了以后,张老师就指导写游戏的重点部分。由于好多学生刚才没有尽兴地讲,所以迫不及待地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写给其他同学看。曾记得我以前教高年级时,也上过类似的游戏作文指导课。但授课过程大都是先玩,再回忆玩的经过以及自己的心理体验,最后指导写作。每次学生的在玩的时候都是很尽兴的,可一听到要写作文却都是唉声叹气,可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的是学生饶有兴趣地写,没有丝毫的无奈。我想,这可能都归功于张老师把游戏与写作很自然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学生感觉到写片断似乎也是一种游戏似的。而且刚才玩得痛快的游戏经过还是历历在目的,所以下笔也就顺畅了。
张老师的授课中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他对学生作文中肯的讲评。课堂中,张老师总是把写得较好的片断读上几遍,并让学生说说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在重点部分的写作评改中,张老师则采用了同座互换作文进行评改。并要求同学冷静地看,冷静地改。我记得在这时的评改中,张老师说了一句这样话:“如果你在同桌的作文中,连一个好词也找不到,那说明你不仅没有第三只眼,连你脸上的两只眼都没有多少作用。” 这说明张老师让学生善于去发现别人闪亮点,这是学生对被改习作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的写作兴趣自然地被激发起来了。在《第三只眼》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高兴的氛围中,不管是在玩游戏还是在写作中,他们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张老师把游戏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思维于游戏之中,顺其自然地进行写作训练,顺应了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他的这种教学理念和风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天的听课,对我的触动很大。通过听课,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地摸索、实践,让每个学生都能把写作当作一件乐事。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25
由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一次把“音乐创造”作为四个内容标准之一,这样的拓展表明了新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大力开展音乐创作教学,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社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创作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是小学音乐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破除音乐创作的神秘感
古今中外,许多感人至深的音乐名作都是作曲家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创作出来的。所以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作曲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超出了普通中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范围。然而,中小学生并非没有音乐创作的愿望和能力,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能写作文、会自由绘画的儿童不能创作出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中小学音乐教学不以培养作曲家为教学目标,学生只要能通过创作实践获得体验,从而加深对音乐美的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小学生是具有音乐创作能力的,关键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欲望,从而破除他们对创作的神秘感、恐惧感。首先,要使学生相信自己具有创作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用大量的事实鼓励学生,使他们从原有的思想束缚中解脱出来。其次,在创作实践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教师也要尽力发现学生在创作上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适当给予赞扬。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创作出较为流畅自然、相对比较理想的作品,好像朗读学生作文中的范文一样,在课堂上予以吟唱、分析。这样,学生必然会增强信心、提高兴趣,获得成功的乐趣。
二、将创作教学融合于其他音乐教学领域当中
音乐作品体现着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以作品为载体,在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中,处处都可以渗透音乐创作的知识和技能。
如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作品中使用的被称为“合尾”的传统作曲技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后,给出一个旋律片断,要求每个同学(或分小组)创作一段旋律,均以此旋律片断做结束句,尝试“合尾”的创作手法。这种探究、体验的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同时将创作实践融合于欣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唱《送别》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选用歌曲第一乐段来讲解乐汇、乐节、乐段、半终止、完全终止等作曲知识。在这个乐段里,可以让学生知道:第一乐句的第一乐节与第二乐句的第一乐节是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写成的,第一乐句的第一乐汇与第二乐汇是采用模仿的方法写成的。在结合经典实例学习了这些音乐结构知识之后,学生在创作中就可以尝试运用。
三、创作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
创作教学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作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水平,适应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创作教学要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年级逐步加深,逐步提高要求和难度。假如学生们感到这种创作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就会产生消极畏惧情绪,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特别是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师应设定一些参数,确立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既定框架,从而保证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常见的方法如:1.用指定的节奏单词(节奏元素)编写节奏短句,并借助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不同的情绪。2.节奏填空练习。3.为乐句选择终止音,以感受旋律中稳定音与非稳定音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4.给出旋律问句,创作旋律答句。5.修改不适当的旋律线。6.引导学生为简短歌词或日常生活用语编写旋律。7.模仿经典作品片断创作等等。
四、创作教学要注重创作的“过程”,不应过分看重创作的“成果”
中小学音乐课上的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技能基础,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可能是完善的,因此,不能以学生作品的优劣和水平的高低作为创作教学质量的依据。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衡量孩子们的创作,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作品。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例如:《闪烁的小星》是一节小学高年级以学习音乐创作为主的综合课,该课教学过程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环节,引导聆听、分析《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变奏曲;探究环节,通过对《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分段聆听、讨论、归纳,使学生知道几种常见的变奏手法;应用(迁移)环节,以学习过的歌曲《小松树》旋律为主题,进行变奏曲的创作练习。学生在尝试创作过程中模仿运用了《闪烁的小星主题变奏曲》中的变奏手法,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加深了对变奏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在课堂上创作的关于《小松树》的变奏不可能达到出版、发表的水平,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新课程改革将音乐创作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音乐创作教学是极具探索价值的教学活动,也是教学改革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期待着更多音乐创作教学研究的成果出现,为促进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26
新一论课改对教育现代化提出了强烈的需求。在校园多媒体硬件建设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软件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及管理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瓶颈。
本文所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电子备课库、课件库、题库、案例库、学籍成绩库、科研成果库、学生学习社区、教师学习资源库等。一所学校若具有完备的校园网、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和多媒体教室,但配套软件资源缺乏或管理不善,会导致设备使用率低下,造成极大的浪费。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接受数字化学习生活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学会主动学习;把教师从传统的、低效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研究教与学,提升专业化水平。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方法。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必须发动学校各个职能部门和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不能依靠少数人。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时充实和更新,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建设的总思路是把任务分解到各年级备课组,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资源的积累,按备课组——教研组——教务处——网管中心的顺序逐级验收上传,由网管中心负责技术处理。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管理。
科学管理是提高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效率的保证。为了有序地进行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成立领导小组、管理小组、资源开发小组,各司其职,并建立各种合理的制度,完善教师培训体系。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要帮助教师了解网络资源的特点、组织形式以及应用网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要加强培训,使教师掌握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的方法和课件制作技术,并能熟练运用电子备课系统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系统、新的技术将层出不穷,因此对教师的培训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学校有必要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满足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资源门类繁多,我们可以成熟一块上一块,不求快而求精,不求全而求特色,切忌形式主义,关键在于实用。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领导的重视和正确引导会起到决定作用,引入考核制度则是有待继续探索的问题。
教学论学习心得 篇27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好课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意味着把新的教学里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学习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对于上好创新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个教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其实也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现代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份。每位任课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氛围,真正在教学中建立“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牢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箴言“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时间,应该象尊敬上帝一样尊敬孩子”,不但要重视教师的主导性,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认真诚恳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心感心,以情得情,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只用在这样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彻底的放松,兴趣和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才敢于提出自己所思之问题来,促进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转变教学态度,不能总是抱着老一套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要正确处理教学中教的主体和学的主
体的问题,要改变把分数作为唯一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要因材施教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每个教师都必须转变旧的教学观念,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保持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与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调节心态,完善人格。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所以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十首要条件。
三、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创新思维时空
在学习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特别要创造一些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条件,如提出“这个字你想怎么记”、“这段话你准备怎么读”、“学习这篇课文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之类的问题。
设计练习题时要设计出便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层次去选择、去创造。例如: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带“门”字框的字,再编儿歌,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哪怕只编一句,老师要给予肯定。短短几分钟,就编出了“日字进门惜时间”、“口字进门问问题”、“马字进门别乱闯”、“耳字进门听新闻”等儿歌,学生兴趣很浓,鼓励学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巧识生字种记忆生字的学习生中
去,在学习中学生会迸发出令人惊喜的火花。
总之,“一遍功夫一边巧,十遍功夫刮刮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创新备课”,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