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致敬刘秀祥先进事迹材料 篇1
谈到学生的改变时,刘秀祥开心得“手舞足蹈” 唐瑞清摄“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时候。”刘秀祥说,在8年“助学走乡村”的经历中,他发现随着脱贫攻坚,教育扶贫的大力开展,“真正因为贫困读不起书的孩子很少了,”他坦言,“更多是思想上的问题,有的父母会觉得读书没有用,特别是对女孩来说。”刘秀祥深刻地意识到,扶贫亟需扶智,思想的转变是关键,这正是刘秀祥把工作重心放到德育上的原因。
刘秀祥的公益励志演讲开展了1000多场,有上百万听众。他的能量也通过这一场场演讲传递给了无数的孩子,在他们心间撒下了点点星火。
刘文星的改变就始于刘秀祥20__年的一场演讲。刘秀祥千里背母上学的故事,努力改变命运的自强不息精神深深打动了当时在读初中的刘文星。“从那以后刘老师就成了刘文星最敬佩的人,他转学去了刘老师的班上。”母亲罗儒红说。她感叹道:“孩子变化太大了。”在刘秀祥的影响下,原本不爱学习,有些让人“不省心”的儿子渐渐变得自觉懂事,变得会关心父母,变得富有同情心。
刘文星的父亲刘春旺告诉记者,儿子在北京学画画时,刘秀祥经常通过微信关心他的情绪和学习。刘秀祥去北京时,刘文星特别激动,要去看望老师,刘秀祥请他吃了饭,又因为担心他晚上回去的安全问题,掏出200块让刘文星打车回住处。“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刘老师的细心让我们十分感动,他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时时为学生考虑。”刘春旺动容地说。
在北京学画画半年没上文化课,刘文星在20__年返校时的成绩并不理想。刘秀祥帮他制定学习计划,激励他不要放弃。20__年高考,经过努力,刘文星以超过艺考线50多分的成绩被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录取。“祥哥你放心,我在大学也会像在高中一样努力的!”刘文星说。
刘文星 唐瑞清摄在孩子们的心里,刘秀祥不是严肃的副校长,他更像一位亲切的哥哥、智慧的朋友,孩子们亲切地唤他“祥哥”。“祥哥是个很温暖的人,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给我们买水果,(买)香蕉、芒果给我们解馋。我们住校不常回家,逢年过节他还会叫我们去他家搓一顿改善伙食。”刘文星说道,“今年端午节,刘老师和师母凌晨4点就起来给我们包粽子,全班56个同学,还有科任老师,每个人都有。”
采访当天下午,正值望谟县实验高中高三三班的思政课,刘秀祥给同学们进行了一场主题为《你不努力,谁替你努力》的演讲。课上,刘秀祥声音激昂:“面对困难不放弃,努力会让你看到希望,不要用现状去评判未来!”他的目光明亮有神,仿佛盛着希望。
课后,高三三班学生廖国份告诉记者:“刘老师的演讲总是充满力量,他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觉得离自己很近,是刘老师让我坚定了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念。”廖国份说,自己以后想当一个设计师,修建优质的建筑来帮助更多的人。
刘秀祥每个月都在学校举办沙龙、论坛,给孩子们上不同主题的思政课,以此来跟孩子们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状态,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树立自信,坚定目标,与他们一同发掘撬动人生的支点。
刘秀祥不只影响了学生,在同事杨名胥的眼中,刘秀祥是老师们的榜样。“对刘校长来说,学生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他平均一周有4天以上都住在学校,而且睡得越晚,起得越早,精神越好。”杨名胥告诉记者,在刘秀祥的带领下,老师们都卯足了劲整学风、抓学习,学生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大大减少,原本严重的迟到现象也基本杜绝。杨名胥说:“刘校长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无论学生成绩好坏,家有多远,他都一定会去家访。他常常说‘相信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这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去努力改变望谟教育的现状。”
刘秀祥给学生上思政课 唐瑞清摄刘秀祥先后获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教师、全国青年五四奖章、黔西南州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在学生、家长、同事们眼中,他是“伟大”的人,“真正的好老师”,“强大的榜样”……刘秀祥笑着摇摇头,表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人,做了作为一个人该做的事。”对于荣誉,他看得很淡,只对它们能让自己的公益活动获得更多的支持,改变更多的人而感到欣慰。
刘秀祥基于亲身经历的励志演讲是一阵有力的春风,唤醒了无数孩子内心对读书、对奋斗的坚持,梦想开始发芽;而刘秀祥,是光,他对教育和公益的坚守,是一汪不竭的清泉,持续地滋养这些梦想;最终,一棵棵树茁壮成荫,或撒下一方清凉,或散发一阵芬芳,带去更深更远的改变。
2023致敬刘秀祥先进事迹材料 篇2
孔繁森出生在五里墩一户贫苦农民,一辈子靠种地为生。孔繁有两个哥哥,排行老三,爹娘习惯叫他“小三儿”。1985年,十四岁的孔繁森考入堂邑镇农中,在那个大跃进的年代里,十几岁的学生一样要和农民们天天参加劳动,大炼钢铁,田野里到处是挥汗如雨的人们。
1960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饥荒,粮食不够吃,可孔繁森和同学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俗话说“半大小于,吃死老于”,学校按规定每个月给学生一元五角的生活费,孔繁森除了给自己买一点生活必需品以外,从不乱花一分钱。班里有个同学叫孔祥秋,也是从农村来的,家里很穷。他把学校发的生活费都攒起来,一分都不舍得花。可是十六七岁的他个子高,饭量很大,学校食堂供应的饭菜量小根本不够吃,他常常饿的头晕眼花,走路都打晃,但他从不对同学说,自己默默地忍受着。
孔繁森看在眼里记在。有一天,他叫住了孔祥秋,从兜里掏出几个饭票对他说:“我的饭量不大,这是剩下的,拿着吧,虽然不多,可也能顶点事。”孔祥秋不相信,大家都吃不饱饭,孔繁森怎么还能有剩余?他不肯要。孔繁森硬塞给他,孔祥秋接过饭票哭了。
孔繁森长大后曾两次援藏,为了藏族人民的幸福安康呕心沥血最后因车祸以身 殉职,倒在了离太阳最近的地方。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孔繁森同志是一个善良,勇敢,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一个伟大人物。他这辈子无不每时每刻都为人民着想,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人生境界,是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斗。他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时刻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系百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实事求是,清正廉洁,勇于承担责任。孔繁森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好儿子,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榜样。
孔繁森生前两次赴藏,历时十载,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大肠、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先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新时期的雷锋”、“90年代的焦裕禄”、“新时期干部的楷模”。
孔繁森,您真了不起,每次都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被人民群众称为“新时期的雷锋”。
2023致敬刘秀祥先进事迹材料 篇3
对功名利禄看得很轻的陈陆,却对原则性问题看得很重。
陈陆有个朋友在20__年开了一家火锅店,火锅店的操作间设置在地下室,但只有一个安全出口。陈陆检查后,要求其必须增加一个出口,否则不允许营业。朋友给他送烟,不要;倒茶,不喝。最后,只有整改。
“教导员在开展防火检查、服务群众方面,原则性很强。他说只要是原则性问题,不管是谁,必须整改。”方锐说,庐江县政府要发展民宿,但既没有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也不符合规定。陈陆建议政府开会研究,否则他不予审批。次日,庐江县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商定民宿发展事宜。“政府上午开完会,下午教导员就批了。”方锐说。
20__年4月,庐江县建设的安置房急需交付使用,那是庐江县重点项目,但在验收时发现因一期水泵房损坏导致二期水泵房无水,陈陆坚决不同意验收合格。“教导员让项目负责人必须签一份整改承诺书,承诺9月之前完成整改。”方锐说,等他们8月去验收的时候,该项目通过了验收。
“教导员总说,‘原则性问题,你找人我也不给你办;不是原则性问题,你不找人,我也给你办’。”方锐对此记忆犹新,在检查一家宾馆时,他们发现大的问题没有,只是应急照明灯不太亮。陈陆让宾馆负责人抓紧时间整改,第二天就发放了相关证件。
20__年8月,在处置一起砂石车起火事故时,因为司机没买火灾险,保险公司不予赔偿。陈陆现场勘验发现,是车辆爆胎导致的摩擦起火,即先发生交通事故,后发生火灾,保险公司应该赔偿。事后,保险公司多次找陈陆,希望其改变勘验结论,变为先发生火灾,后发生交通事故,但陈陆始终坚持自己最初的结论。
陈陆不仅对外讲原则,对内同样刚直不阿。“教导员说,我们来自人民,一定要给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方锐告诉记者,陈陆要求文员受理材料时,必须一次性受理结束。“我们受理材料后,绝不会超过3天,肯定去现场进行验收。”
当陈陆发现有的队员在班里没人时也不关空调的现象后,他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并对不关空调的队员进行批评教育,要大家厉行节约,不能浪费资源。现在,班里没人还开着空调的现象已经杜绝。
尽管陈陆事事讲原则、处处守纪律,严肃凛然、刚直不阿,但在队员们心中,他却是个无微不至的“大哥哥”。队员们出警归来,无论多晚,他办公室的灯一直为他们亮着;外出吃饭,必定打包,带回来给值班的队员……一件件小事温暖着队员们的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陆发现大队文员在午休时只能趴在桌子上睡觉。他关切地问道:“你们平时睡觉就这样吗,没有睡觉的地方吗?”对方回答:“没有。”
陈陆当机立断,经过积极协调,在大队二楼设立了文员宿舍。文员们终于摆脱了冬冷夏热的窘境。一名叫方晶晶的文员在工作体会中写道:“我感觉他(陈陆)不是个领导,而是个热心肠的前辈。”
王璇说,有一天凌晨2时,陈陆的闹钟忽然响了。王璇大惑不解,陈陆告诉她,那是他去查岗的闹钟,看队员们是否睡得安稳。“他说别的父母把孩子交给他,他要照顾好他们。”王璇说。
庐城消防救援站二班战斗员徐廷超说:“教导员像大哥一样,引导我们把工作干好。有他参加的任务,不管多危险,他都冲在最前面,让我们也变得更加勇敢。”
方锐曾和陈陆探讨,认为教导员是大队的主心骨,不要轻易以身犯险。但陈陆告诉他,他在基层工作的时间长,作战经验丰富,跟他去战斗的都是他的小兄弟,他不能对不起那些把孩子交到他手里的父母,他自己受伤没关系。
每次救援告一段落的时候,陈陆总会提醒队员们停留在离岸近的地方,以便可以上岸休息调整一下,而他自己却选择离岸最远的地方。想起陈陆牺牲前的救援情景,李俊杰极力克制着悲痛的心情。在陈陆的遗体找到前,李俊杰一直觉得他们的教导员肯定是游到了哪个地方,在那里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