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
一、指导思想:
初中代数、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两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代数、几何共三章)
代数第八章:《因式分解》
代数第九章:《分式》
代数第十章:《数的开方》10.1开平方
几何第三章:《三角形》
几何第四章:《四边形》4.1四边形
三、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二(2)、(3)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根据上学期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较差、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非常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四、具体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地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
2、在课堂中尽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
3、设计好的开头尽量以引趣的形式引入课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以“练”为主。
4、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休息时间将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
5、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6、课堂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
7、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8、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9、做好知识的衔接及章元过关工作。及时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10、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条件与设备如投影机、小黑板等。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节数
1至4
代数第八章《因式分解》
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方法:
难点: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分解因式;关键在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
24
5至12
几何第三章《三角形》
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判定;难点:是推理论证。
35
10
期中检测
13至16
代数第九章《分式》
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难点:是分式四则混合运算、分式议程的增根和验根、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议程的解法及分式方程的应用。
20
17
代数第十章《数的开方》
10.1平方根
重点:是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求法;难点是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6
18
几何第四章《四边形》
4.1 四边形
掌握四边形的概念
6
19至21
期末复习、考试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2
一、指导思想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2、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3、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目的要求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为核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因材施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构建新的认知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扎实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注意知识块的复习,构建知识网路。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能,注意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辨析比较,灵活运用;力求有意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推力论证要思路清晰、整体完整。
2.学会分析,首先是阅读理解,侧重于解题前对信息的捕捉和思路的探索;其次是解题回顾,侧重于经验及教训的总结,重视常见题型及通法通解。
3.以错纠错,查缺补漏,反思错误,严格训练,规范解题,养成:想明白,写清楚,算准确的习惯,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谨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注重书写过程,举一反三,及时归纳,触类旁通,加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应用。
4.协调好讲、练、评、辅之间的关系,追求数学复习的最佳效果,注重实效,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精心设计教学,做到精讲精练,不加重学生的负担,避免题海战 ,精心准备,讲评到为,做到讲评试卷或例题时:讲清考察了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解题思路,用到了那些方法技巧,关键步骤在那里,哪些是典型错误,是知识和是逻辑,是方法、是心理上、策略上的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加有重点、针对性,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
5.周密计划合理安排,现数学学科特点,注重知识能力的提高,提升综合解题能力,加强解题教学,使学生在解题探究中提高能力.
6.多从贴近教材、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角度,选择典型的数学联系生活、生产、环境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强的训练,多给学生锻炼各种能力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之目的。不脱离基础知识来讲学生的能力,基础扎实的学生不一定能力强。教学中,不断地将基础知识运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3
文章摘要: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的阶段特征,从三年级学生的现实出发,在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里选择有意义的材料作为教学素材,既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能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到不确定现象富他们的学习资源,便于他们主动探索新的学习内容。此外,教材为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活动,引导他们介入活动……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2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女生17人,男生19人。学生的年龄均在10岁左右,班里大多数学生天真、活泼、积极好学,关心集体,上进心强。经过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简单的运算方法。能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到不确定现象。学生能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也有少部分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因此,在这学期中我将加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辅导,力求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提高,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万以内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万以内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步计算应用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简单的统计知识。
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的阶段特征,从三年级学生的现实出发,在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里选择有意义的材料作为教学素材,既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又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学习资源,便于他们主动探索新的学习内容。此外,教材为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活动,引导他们介入活动,开展数学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数与代数。
(1)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2)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一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3)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4)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1)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经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会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平均数以及运用平均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教学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等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查的学习习惯。
5、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6、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7、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和各种数学竞赛,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2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女生17人,男生19人。学生的年龄均在10岁左右,班里大多数学生天真、活泼、积极好学,关心集体,上进心强。经过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简单的运算方法。能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到不确定现象。学生能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也有少部分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因此,在这学期中我将加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辅导,力求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提高,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万以内的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万以内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步计算应用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简单的统计知识。
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的阶段特征,从三年级学生的现实出发,在他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里选择有意义的材料作为教学素材,既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又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学习资源,便于他们主动探索新的学习内容。此外,教材为学生选择适宜的学习活动,引导他们介入活动,开展数学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数与代数。
(1)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2)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一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3)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4)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1)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经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会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平均数以及运用平均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法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注意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教学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等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查的学习习惯。
5、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6、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7、课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和各种数学竞赛,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5
一、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所有内容: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数学的通性通法,即教材与课程目标中要求我们把握的数学对象的基本性质,处理数学问题基本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不变应万变,使数学学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研究《考试说明》,全面掌握教材知识,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全面复习。把握课本是关键,夯实基础是我们重要工作,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我们目标。
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既要关心《课程标准》中调整的内容及变化的要求,又要重视今年数学不同版本《考试说明》的比较。结合上一年的新课改区高考数学评价报告,对《课程标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探求命题的变化规律。
二、学情分析
我今年教授两个班的数学:高三(20)班和高三(23)班,经过与同组的其他老师商讨后,打算第一轮20xx年2月初;第二轮从20xx年2月底至5月上旬结束;第三轮从20xx年5月上旬至5月底结束。
三、具体措施
(一)同备课组老师之间加强研究
1、研究《课程标准》、参照周边省份20xx年《考试说明》,明确复习教学要求。
2、研究高中数学教材。处理好几种关系:课标、考纲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3、研究xx年新课程地区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趋势。特别是、等课改地区的试卷。
4、研究高考信息,关注考试动向。及时了解xx高考动态,适时调整复习方案。
5、研究本校数学教学情况、尤其是本届高三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地制订切实可行的校本复习教学计划。
(二)重视课本,夯实基础,建立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
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三)提升能力,适度创新
考查能力是高考的重点和永恒主题。教育部已明确指出高考从“以知识立意命题”转向“以能力立意命题”。
(四)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思想。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显著特点之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最高层次上的概括提炼,它蕴涵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能够迁移且广泛应用于相关科学和社会生活。
在复习备考中,要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课、每一套试题中去,任何一道精心编拟的数学试题,均蕴涵了极其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注意渗透,适时讲解、反复强调,学生会深入于心,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考试时才会思如泉涌、驾轻就熟,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因此在进入高三复习时就需不断利用这些思想方法去处理实际问题,而并非只在高三复习将结束时去讲一两个专题了事。
(五)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六)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
还可横向比较,与其他班级比较,寻找个人教学的薄弱环节。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组题进行强化训练,抓基础题,得到基础分对大部分学校而言就是高考成功,这已是不争的共识。
四、教学要求
第二轮:专题过关,对于高考数学的复习,应在一轮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利用专题复习,更能提高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不要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需配合着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
第三轮:综合模拟,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效的。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形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五、在有序做好复习工作的同时注意点
1、从班级实际出发,我要帮助学生切实做到对基础训练限时完成,加强运算能力的训练,严格答题的规范化,如小括号、中括号等,特别是对那些书写“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学生要加强指导,确保基本得分。
2、在考试的方法和策略上做好指导工作,如心理问题的疏导,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等等。
3、与备课组其他老师保持统一,对内协作,对外竞争。自己多做研究工作,如仔细研读订阅的杂志,研究典型试题,把握高考走势。
4、做到“有练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纠”。
5、课内面向大多数同学,课外抓好优等生和边缘生,尤其是边缘生。班级是一个集体,我们的目标是“水涨船高”,而不是“水落石出”。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6
周次
时间
进度
课时
备注
1
2.8
报名注册
1
2
2.9—2.15
百分数的应用
5
3
2.16—2.22
百分数的应用
5
4
2.23—3.1
圆柱和圆锥
5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7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留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掌握好教学进度。
一、学情分析
九年级一班和二班分别是由原八(1)班、八(3)直接升级而成的班级。通过对上期末检测分析,发现本班学生存在很严峻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把握了学习的数学的方 法和技巧, 对学习数学爱好浓厚。 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 数学已经落后很远,基本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 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 课程标准来实施的,其目的是教书育人,使每个学都能够在此数学学 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已发展的广泛空间。通过本期的教学,提供进 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 能力、思维级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培养学生手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 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 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 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 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 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 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准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 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 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详细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 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朴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 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 形旋转后的图形。
第二十四章 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 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 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本章内容知识点多,而且都比较复杂,是整个初中几何中最难的一个教学内容。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 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7、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积极参加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
2、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的容易,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注意精讲精练。
3、布置作业做到精炼,右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认真批改,同时注意分层教学。
4、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规律,应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5、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进行。并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七、加强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 (1+2) 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 。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
八、积极推进 型课堂建设,做好 的课题研究。
和谐高效 三维”目标的和谐;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教学进度和教学难易度的和谐。还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学生身心的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生学习成绩与自身成长的和谐等等。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最新一年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8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6)班共有学生46人,男生23人、女生2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1、在数与代数方面,包括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的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以及“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五、教学措施:
(1)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3)注意学生动手操作,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展示实践结果。
小学五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4)、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加强变式题的练习,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及进度
教学进度表
……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9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6)班共有学生46人,男生23人、女生2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
1、在数与代数方面,包括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以及“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⑤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旋转。
五、教学措施:
(1)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3)注意学生动手操作,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展示实践结果。
小学五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4)、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加强变式题的练习,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5)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六、课时安排及进度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起讫日期
教学内容
教时
备注
1
3.1~3.5
图形的变换
1
2
3.8~3.12
图形的变换
3
3
3.15~3.19
因数和倍数
2
4
3.22~3.26
2、5、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
4
5
3.29~4.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4
6
4.5~4.9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4
7
4.12~4.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3
8
4.19~4.23
分数的意义
4
9
4.26~4.30
真分数和假分数
4
10
5.3~5.7
分数的基本性质
4
11
5.10~5.14
约分
4
12
5.17~5.21
期中考试
4
13
5.24~5.28
通分
4
14
5.31~6.4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整理和复习
4
15
6.7~6.1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4
16
6.14~6.18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4
17
6.21~6.25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4
18
6.28~7.2
统计、数学广角
4
19
7.5~7.9
总复习
4
20
7.12~7.16
期末考试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0
一、指导思想
在“有效教学”的大氛围下,以《如皋市课堂教学常规要求》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切入口,吃透教材、探索教法学法,精心备课,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数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力争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较大进步和收获。
二、具体要求
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让学生经历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方程思想方法的认识,提高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级别性质,认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简单推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操作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联系对百分数的理解,认识扇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所呈现的信息提出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结合实例,初步认识众数与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初步体会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等不同统计量的不同特点。
4.让学生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掌握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和概率等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相关内容的发展线索和逻辑关联,加深对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的理解,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飞能力。
数学思考方面
1.让学生在应用百分数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增强数感。
2.让学生在认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感知,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在推导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以及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分析、验证和概括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3.让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探索并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应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让学生在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继续表达的能力,不断增强空间观念。
5.让学生在探索并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升思维水平。
6.让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以及众数、中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不同统计量的联系和区别,发展统计观念。
7.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和综合,加深对基本数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和深刻性。
解决问题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主动用百分数、方程、正比例和反比例、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比例尺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解决有关百分数、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体会解决问题方法飞多样性。
3.让学生会用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让学生在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用扇形统计图和相关统计量解释数据信息、解答简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5.让学生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培养根据所需解决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策略的自觉性和能力。
6、让学生在系统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进一步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确定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2.进一步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培养发现错误及时订正的良好习惯。
3.进一步感受数学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5.进一步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四、本班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62人,其中男生34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如戴东兵、薛浩等),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如李伯成、沈栋梁等),不能主动去学习,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1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年级(6)、(10)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八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非常重,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复习初一数学知识。同时要补差补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在制定八年级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一、学情分析
通过对上学期几次检测分析,发现(6)、(10)班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平时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对学习数学兴趣浓厚。另一方面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数学已经落下许多知识,部分学生已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同时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和应用;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并会画图,能利用函数图像解方程(组)及不等式等;掌握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的运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材分析
第十二章数的开方: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他们是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意义和运算是基础。本章的难点是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约需7课时。
第十三章幂的运算:主要内容有幂的运算、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因式分解。学好幂的运算性质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基础。本章难点是整式乘法的转化,重点是乘法公式和整式的除法。约需22课时。
第十四章勾股定理:本章主要内容是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应用,通过探索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到勾股定理,同时还介绍了一种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后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应用。重点是勾股定理,难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约需7课时。
第十五章平移和旋转:本章内容为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和图形的全等,他是学习平行四边形及性质的基础。重点是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特征;旋转对称图形及中心对称图形基础特征;认识图形的全等。难点是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和图形全等的灵活运用。约需18课时。
第十六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本章主要内容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几种特殊的四边形,确认图形的性质。学会识别不同的图形,并能根据图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问题,学会合情合理推理与数学说理。重点是通过图形的变换认识图形的性质,难点是根据图形的性质解决简单推理与计算等问题。约需20课时。
五、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2、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
3、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对于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辅导,突破难点。
4、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六、课时安排
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习)与课时安排为
第十二章数的开方-----------------------------7课时
第十三章整式的乘除-------------------------22课时
第十四章勾股定理---------------------------7课时
第十五章平移与旋转-------------------------18课时
第十六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20课时
课题学习-------------------------------------3课时
(第十三、十五、十六章考试与评讲各4课时,第十二、十四章考试与评讲各2课时,期末综合测试与评讲各3课时)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2
一、学生现状分析
四年三班共37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但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上课精力不能集中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
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与旋转,分数加减法,统计,可能性。
教材的编写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2、坚持:“情境串”带动“问题串”。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优化知识结构。
4、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数量关系,回佣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实例,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地、3、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结合现实生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并能够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四、主要教改措施及思路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重视方程教学,初步建立代数观念。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重视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5、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3
一、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方法,掌握分式的解法;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象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使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体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得到兴趣的培养和受到思想教育,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建立几何图形的空间观念;初步了解统计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等。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包括分式、反比例函数、勾股定理、四边形、数据的分析五章。每章都是一个单独学习的主题,章与章之间的联系不大,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与小学、七年级和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而且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因此知识联系的跨度比较大,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要经常温习,以避免遗忘。所以教学时,对每一章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都要明确,以圆满完成每一章节的教学任务。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且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我校学生的实际基础较差,特别是在能力方面欠缺。另外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不能积极主动地按老师的要求先预习,课后温习,认真完成作业,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但是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效果不理想。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教学工作重点是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前备课。课前认真备课,研究教材、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分析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全面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状况、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每一节的教学任务。
3、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4、认真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研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
5、备教法,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设计出突出重,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整体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备作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作业数量适中,及时批改作业,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跟踪矫正,认真讲评,提高练习的质量,作业量不超过二十分钟。
7、挖掘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4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努力推进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班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学生单纯,有部分同学基础较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轴对称
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分式
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坚持实施学校要求的“四清”措施,让每位学生每堂课、每天所学的知识必须学懂。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7、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5
以“三个面向”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坚持“一学三抓”,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结合个性特长、学科特点形成教学特色,把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数学教育教学更好地面向数学科学领先的二十一世纪。
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加强学习:
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发展理论素养,更新观念,指导实践。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二、把握中考动向,调整复习策略
中考备考要做到:①注重基础②联系实际③重视实验④反映现代性⑤加强学科基本观点教育。要加强中考题型训练。①单项选择题②填充题③识图作答题④简答题。实验题分解在以上四种题型之中。
分析近几年来生物中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热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环境保护、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在中考中的介入,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生命科学新成果及其使用价值、发展前景的关注,对生物学实际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
2、“新颖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相呼应,是近几年中考试题的一大亮点。
“新颖性”是指题目编制上的不断创新,表现之一是材料背景新。这类题常常提供给考生的是未曾感知过的新事物、新情景,试题的这一特点,将使得过去那种靠猜题、押题或通过“题海战术”而决定高考的可能化为乌有。
其二是在考查学生能力的方式方法上出新招,在客观上是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绝佳途径。试想一下,要在同一大题的两个小题中,做出两个完全一致的答案,没有个性、缺乏自信心的人是很难做到的。而个性和自信正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素质。
试题的“开放性”表现在新给材料信息上的开放性,试题答案的开放性(不唯一性)以及考生解题思路上的开放性(多样性)等方面。这样给考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留有很大的思维空间,考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提出个人见解。即使所给答案与标准答案有很大出入,但只要思路正确,答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均可得分,甚至是得满分。
三、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明确教学内容
知识范围微调:应仔细阅读考试说明,对照课本,明确中考不要求的内容,不但教师要明确,每一位学生也要清楚。力争教师不做无效功,尽可能减轻学生负担。试卷难题、中等难题、容易题的比例为2:4:4,应以把握基础知识和教材内容为主,在教学中要抓好学科内的综合内容。
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实现多方位专题复习
在复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实现学科能力向综合能力转化的基础。
以上专题复习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当然各专题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不可截然分开。按知识体系复习,也会遇到实验、解题、热点问题。只是复习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专题复习要遵循以下原则:应以知识体系专题复习为主,带动其他专题复习、重视实验的复习。在最后冲刺阶段留有一些时间进行热点问题和题型分类复习,以提高这方面的应试能力。
五、要提高教学水平。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1、备课:教案要进一步突出规范化、实用性和科学性,要求环节齐全,内容充实,重点突出,难点处理较恰当,既体现教法,也体现学法,杜绝不备课上课的现象。在备课方面,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分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分配课时,集体讨论教材的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通过集体讨论,由一人先写教案,同备课组其他老师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实施的教案,做到同年级任课老师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例题作业和练习统一,测试内容统一。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进一步规范,在课堂上进一步减少水份,加大知识密度,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控制课堂讲授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及时检测,及时反馈。在中考中力争取得好的成绩。
3、作业:作业做到当堂完成,不占用学生课外时间,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做有益的尝试。针对学校提出的要求,每节课都有检测作业,及时检测,有效回授,目标测试达成率高。
4、考试考查:考试命题能严格按照7:2:1的命题原则命题,试卷质量较高,覆盖面广,题型多样,方法灵活。试卷阅卷严肃认真,严格把握标准,尽可能地进行流水作业,成绩统计及时准确。
5、辅导:能根据学校要求进行辅导,特别是对少数差生进行辅导.
6、深入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通过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希望本学期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能在明年的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6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通过实物和课件演示、观察和操作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来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比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比例的意义。通过比较知道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5、通过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具体的生活情境,在学生填一填、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中发现正、反比例的意义。通过正比例关系的图像的教学,使学生能根据给出的有关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的方格纸上画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到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6、通过地图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7、通过生活中放大和缩小的现象,认识放大和缩小。
8、通过学过的统计知识,引导学生准确提取统计图中的有价值的`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的结果。
9、通过枚举、反证、假设的方法探究“抽屉原理”,渗透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10、通过整理、复习、练习等方法,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
(二)技能目标
1、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总结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具体的比例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发现、总结、验证等方法,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5、通过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数量关系,学生会依据任何的两个量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6、使学生能够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和缩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渗透函数思想。
3、引导学生准确提取统计图中的有价值的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的结果。
4、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来探究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学生熟悉的数量关系、具体的生活情境,在学生填一填、想一想等数学活动中发现正、反比例的意义,渗透知识之间有联系的数学思想。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
两个班中调皮捣蛋不学的人数很多,学困生也偏多,尖子学生不多。男生思维敏捷,但是学习习惯和态度不好。女生学习认真,但分析能力不强解决问题困难较严重。
2、学习成绩
由于家长和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情况严重,学习不达标的每个班都有,严重影响了平均成绩。学生们的基础不好,灵活性不强,考试时丢分情况严重。
3、学习习惯
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深得老师赞赏。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喜欢与同学对题。
三、教学质量提高措施
1、首先教师要吃透大纲,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同时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想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开展因材施教,切实做到有的放矢。
2、课前一定要学生做好预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发挥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真正做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实践学习。
3、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潜移默化地掌握所学知识,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深刻全面地理解基础知识,对每部分教学内容,教学中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力量,使学生学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时,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克服困难,学好功课。
5、课前认真备课,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教材”,精心设计练习题,上好每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习上的困难生,老师帮助他们逐一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耐心地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工作,及时对他们辅导和补课,利用好转化教育的方法,及时教导他们,学业有成,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6、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以及实物模型、电教器材,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快乐、兴趣中学到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集锦 篇17
一、教材及课程资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在小学阶段,本学期结束后,有关正整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内容将全部教学完。本册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用较大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掌握较大数范围内的计算技能,进一步发展数感;另一方面通过十进制计数法的学习,对有关数概念的各方面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融会贯通,为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分数及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做好铺垫。因此,这部分知识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射线、角、垂线、平行线、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图方法;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的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综合应用──“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卡吗?”,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掌握了常规的数量关系,以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认识了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明确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了一定的发展,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有了一定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已初步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
四、减负提质措施:
1.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不同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果子”,使学生的“减负”真正成为一种可能,让“减负”与“提质”同步。
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习过程,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3.不布置大量、重复、机械的作业,严格把好作业时量的关。
4.在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检测及评价:
重视过程辅导,不以片面成绩评价学生。以开放、多元、多样、发展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并要突出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
六、学生辅导:
1、在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注重多样性,由浅入深,辅导自学和自学辅导相结合,逐步指导,由扶到放,使学生掌握多种的学习方法;力求让学生做到,问题自己提出,疑难自己剖析,知识自己探求。
2、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努力使实践活动系列化;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3、既抓好两头(优生与学困生),又关注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