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宫导游词 篇1
明故宫又称南京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是明朝早期的皇宫,在今中山路南北两侧。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多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工程始于公元1366年,历时一年建成,壮丽巍峨,盛极一时。
这座朱元璋的宫殿,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皇城在外,围护着宫城。据当今学者考证,皇城范围东起今南京机电学校与南京博物院以西一线,西至竺桥、逸仙桥以东,南到光华门,北至佛心桥一带。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里,
周长9公里,呈凸字形。皇城开有六道门:正南为洪武门,正对着都城正阳门 (今光华门);东南为长安 左门,外为长安街(今八宝街);西南为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玄武门。宫城又称大内,俗称"紫禁城",开有六道门:正南是午门(今午朝门),东南为左掖 门,西南为右掖门,东为东华 门,西为西华门,正北是北安门。在皇城与宫城之间还有两道门,南为承天门,北为端门,与洪武门、午门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沿着明故宫内的南北中轴线,由南向北,对皇城与宫城作一次巡礼。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门进,到承天门中间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桥,名“外五龙桥”,桥下就是外御河。在洪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是明朝中央官署区。御道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括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 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旗手卫、钦天监等;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翰书院、詹事府、太医院等。在承天门与端门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庙社区,东边设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则是祭祀神灵的社稷坛,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门。
进入午门,又有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桥下为内御河。过了桥就是奉天门,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三大殿的东侧有文华殿和文楼,西边有武英殿和武楼,统称为“前朝”五殿。奉天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是朱元璋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后来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建造的。
三大殿之后,是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后廷”。处在中轴线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左有柔仪殿(东宫),右有春和殿(西宫),两殿相对。东北角为东六宫,西北角为西六宫。在春和殿西侧还有御花园。“前朝”与“后廷”相结合,组成“朝廷”。
整个明故宫,殿宇重重,楼阁森森,雕梁画栋,万户千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0xx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明故宫才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仍十分重要。
南京明故宫导游词 篇2
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明皇宫、南京紫禁城,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明朝的皇宫,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在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占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故宫殿宇重重,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0xx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故宫才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十分重要。
由明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地址在元集庆城外东北郊,初称"吴王新宫",后称"皇城"。明故宫东西宽790米,南北长750米,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明故宫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气势恢宏,是北京故宫的蓝图。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0xx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明故宫才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十分重要。
都城北迁后南京明故宫渐趋冷落,此后数百年间,自然损坏很严重。到了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太平军与清军的作战行动,明故宫又经受了一次较大的破坏,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构件基础外,地上建筑已不存。
今天在明故宫的遗址上建起了明故宫广场和午朝门公园。
南京明故宫导游词 篇3
明故宫又称南京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是明朝早期的皇宫,在今中山路南北两侧。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多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工程始于公元1366年,历时一年建成,壮丽巍峨,盛极一时。
这座朱元璋的宫殿,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皇城在外,围护着宫城。据当今学者考证,皇城范围东起今南京机电学校与南京博物院以西一线,西至竺桥、逸仙桥以东,南到光华门,北至佛心桥一带。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里,
周长9公里,呈凸字形。皇城开有六道门:正南为洪武门,正对着都城正阳门(今光华门);东南为长安左门,外为长安街(今八宝街);西南为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玄武门。宫城又称大内,俗称"紫禁城",开有六道门:正南是午门(今午朝门),东南为左掖门,西南为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正北是北安门。在皇城与宫城之间还有两道门,南为承天门,北为端门,与洪武门、午门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沿着明故宫内的南北中轴线,由南向北,对皇城与宫城作一次巡礼。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门进,到承天门中间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桥,名“外五龙桥”,桥下就是外御河。在洪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是明朝中央官署区。御道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括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旗手卫、钦天监等;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翰书院、詹事府、太医院等。在承天门与端门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庙社区,东边设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则是祭祀神灵的社稷坛,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门。
进入午门,又有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桥下为内御河。过了桥就是奉天门,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三大殿的东侧有文华殿和文楼,西边有武英殿和武楼,统称为“前朝”五殿。奉天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是朱元璋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后来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建造的。
三大殿之后,是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后廷”。处在中轴线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左有柔仪殿(东宫),右有春和殿(西宫),两殿相对。东北角为东六宫,西北角为西六宫。在春和殿西侧还有御花园。“前朝”与“后廷”相结合,组成“朝廷”。
整个明故宫,殿宇重重,楼阁森森,雕梁画栋,万户千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0xx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明故宫才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仍十分重要。
南京明故宫导游词 篇4
明故宫又称南京故宫,是北京故宫的蓝本,是明朝早期的皇宫,在今中山路南北两侧。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多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
工程始于公元1366年,历时一年建成,壮丽巍峨,盛极一时。这座朱元璋的宫殿,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皇城在外,围护着宫城。据当今学者考证,皇城范围东起今南京机电学校与南京博物院以西一线,西至竺桥、逸仙桥以东,南到光华门,北至佛心桥一带。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里,周长9公里,呈凸字形。
南京明故宫,始建于公元1366年,是明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的皇城和宫城,雄伟壮观,为建于北京的明清故宫之蓝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故宫仍保持原有建制。1644年,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此。清咸丰三年大部建筑毁于兵火。现地面尚存午门,东、西华门,内、外五龙桥以及浮雕云龙鸟兽的石壁和石狮、石缸、石鼓等精美的明代石刻艺术品,原殿、宫基址保存在地下。现辟为明故宫遗址公园,成为南京胜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