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周边景点导游词 篇1
九龙瀑——黄山第一大瀑,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中国黄山的主要自然景观之一。全长600米,落差300米,一瀑九折,一折一潭,形成九瀑九潭的壮丽奇观。景区内物种丰富,有黄山天然植物园之称;人文资源荟萃,留有黄山胜境坊、乾隆御道、梅林书屋等文化景观。
黄山龙源九龙瀑景区大门位于龙源谷口,大门匾额“九龙瀑”,外面系著名作词家乔羽书,里面为原安徽省旅游局局长张脉贤书。
“龙源大门”位于景区大门内谷口。位于大门前,可望峡谷顶端之天都峰,巍峨壮美。源中之溪,名龙溪,源出炼丹、莲花、玉屏、天都诸峰。
黄山九龙瀑,以奇取胜。一奇,瀑布长600米,瀑九折,形成九瀑九潭,瀑潭双胜;二奇,地质结构奇特,冰川遗迹神秘;三奇,黄山之峰石松云水诸奇在九龙瀑景区兼而有之,别具风采,综合比较,为天下第一奇瀑。九瀑九潭又各有特色。
黄山九龙瀑位于云谷西路上山处,瀑水源于天都、玉屏、炼丹诸峰,汇为云谷溪,然后在香炉、罗汉 九龙瀑
两峰之间的悬崖上奔流而下,长达300米,整条瀑布共分九折,一折一瀑,一瀑一潭,故名“九龙潭”,古诗这样描写了九龙瀑:“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百丈泉”位于云谷西路下山处,在至温泉区的公路旁可以观赏到,每当雨季,巨大的悬崖上,瀑水奔流,直泻百米,犹如白绢长垂,疑是银河落地,气势不同凡响。观瀑亭是观赏此瀑布的最佳处。
“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这是前代诗人对居黄山飞瀑之冠九龙瀑称赞描绘的诗句。在黄山的香庐峰和罗汉峰之间的千仞悬崖上,瀑布分九叠倾泻而下,一叠一潭,九叠九潭,气势雄壮,曲折多姿。这一著名的九龙瀑,倘在大雨之后,奔腾咆哮的瀑布,声如雷鸣,衬托在翠壁丹岩之上,宛如九条白龙,一条接一条地从天而降,景色十分壮观。 九龙瀑峡谷中有两处人文景观,一处是龙禅院,一处是梅林书屋遗址。龙禅院相传是黄帝派云阳先生在此养龙所筑的一所石屋,乾隆皇帝微服游山后在此坐禅祭天,后人为了纪念之而建的集儒、佛、道为一体的寺院。寺院门口香烛高擎,香雾缭绕,两旁的树枝上挂满红布条,给人以一种特别的感觉。梅林书屋遗址据考证是清代歙人父子丞相曹振镛、曹文植在此苦读而建的,书屋以土围墙,树皮为顶,塌毁于清代末年,现所见的只是一堆乱石。
龙源中最著名的景观是九龙瀑。位于汤口镇境内,205国道旁,距黄山大门3公里,全长600多米。瀑九折,一折一瀑,一顿一潭,形成九瀑九潭,瀑潭一体,兼有飞瀑和彩潭之双胜,如九龙尽舞,蔚然壮观,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黄山”的主要景观之一,亦是世界第一奇瀑。
九龙瀑在丞相源下,苦竹溪上。瀑水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出丞相源,然后在香炉、罗汉两峰间的悬崖上飞泻而下,抛珠溅玉,激流滚滚,一折一瀑,一瀑一潭,转折九次,形成九段飞瀑,九处深潭。飞瀑宛如九条白龙凌空而降,故名“九龙瀑”、“九龙潭”。观赏九龙瀑的最佳地点是九龙亭旧址,最好时间是大雨之后。每当此时,瀑水飞溢,倾泻下折,折而复聚,聚而又折,悬挂于千仞青壁之上,恰似九条白龙腾空飞降,气势极为雄伟壮观。前人曾赋诗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明代杨补也曾咏道:“欲下青峰趾不前,断崖立杖更依然。直看九派飞流下,消人苍茫破作烟。”若久晴不雨,九龙瀑又似游丝练带,细流不竭,清水深潭,碧莹可鉴,另是一番景象。
黄山周边景点导游词 篇2
游客们,你们好!今天由我带领大家去参观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大家可以叫我宋导。
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下面我们就开始黄山之旅吧。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观望奇松。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大名松:前面那棵松就是排在“三大名松”之首的迎客松,它可是我们黄山的象征。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而且生命力非常顽强,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大家瞧,它那一丛青翠的枝干不就像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吗?看,这棵正对着我们的松树就是陪客松了。它非常挺拔,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好像陪同我们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呢。大家再往远处看,那边的一棵松树就是送客松了。它姿态独特,枝干盘曲。那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就好像跟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呢。
黄山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树,如连理松,双龙松,凤凰松等,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可以根据名字,自己去寻找它们的身影。
黄山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来游玩。
黄山周边景点导游词 篇3
黄山松魂忘川秋水古人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黄山的幽美林壑,嶙峋怪石,缥缈烟云令游人流连忘返。曾听说黄山的松树是坚韧有节气的,我并不觉得。初游黄山,只感到那些松仅是“迎客”“送客”的礼仪小姐罢了。直到我登上始信峰,才被黄山松的魄力所征服,彻底改变了对松的看法。当年杜甫攀上始信峰才“始信黄山之五岳绝顶”。峰上土层不过十多厘米厚,本以为黄山松再坚强不屈也得依靠土壤的滋养,其实不然,它的根完完全全嵌入坚硬的岩石。那样干燥、阴冷的石基中竟长出了婀娜多姿的树干。我改变了对松的生存环境的看法,肯定它的顽强毅力是它享誉世界的根本。
古书中说:石裂为沙而产松,松三千年则化为石,黄山非峰不石,无石不松。松啊,山脚下的和风细雨你不要,半山腰的鸟语花香你不求,却唯独偏爱那岩石的缝隙。在峭壁悬崖上,俯视着巍峨的黄山,不屈不挠地挺立着,为黄山增色,就连身边的小草都跟着你挺拔了起来。松树藏于山中数万载,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青翠,绝不因乏人问津而怨天尤人。你的志趣不在于“迎客”“送客”,而在于为大自然增一点生机。于是光秃秃的山岩上,松树傲然生长,把黄山包装成绿色的海洋。我改变了对松树志趣的看法,不为功名利禄,不为名垂青史。
这正让我想到黄山人。他们不正像黄山松一般扎根在贫瘠的岩石上,却凭着那骨子韧劲建造自己的家园。邓小平一声“把黄山推出去”犹如开天劈地般响彻黄山。黄山人啊,几十年开凿山路,默默奉献了一生,为家乡带来机遇和发展。我改变了对黄山人精神的看法,不再认为他们卑微,却要向他们学习那里坚韧顽强、能屈能伸,默默无闻的松的灵魂与节气。